1-11月汉中民生支出152亿 着力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29.12.2014  19:49

导读: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今年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达15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3%,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



予民生者,得民心。

冬日暖阳,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舒家营村村民陈万德像往常一样,约了几位老人到村里的互助养老幸福院,一边观看电视节目,一边聊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一有空就到‘幸福院’打牌、看电视、谝闲传,日子过得很安逸!”老陈今年63岁,说起村里的“幸福院”,他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让孩子读书更方便,老人生活更滋润,困难群众更温暖。今年前11个月,全市民生支出达15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3%,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的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百姓。

实事“落地”幸福“开花”

民生是由一件件实事堆成的,改善民生就必须抓好每一个实事;民心是由一个个市民组成的,符合民心就必须让每一位市民满意。12月2日,虽寒意袭人,可佛坪县长角坝镇集镇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歌舞激扬。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活动正在这里火热进行,17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鲜明时代精神的文艺节目带给该镇数百名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冬日里别样的文化温馨。据了解,汉中市财政每年将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100场优秀文艺演出配送到全市镇村,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

正如汉中市委书记魏增军所说:“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严格执行‘两个80%’民生投入要求,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制度安排,既‘守住底线’,关心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困难;又‘适度超前’,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广大群众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安居乐业,是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只有让群众住得起房、住好房,才能温暖民心、凝聚民气、激发民力。“以前到处租房,生活环境差,而且经常得搬家,生活极不便。”搬进市保障性住房民乐花苑的新家,陈茹女士抚摸着女儿的头,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她说,虽说现在还背负着一些贷款,但是这套每平方米两千多元的房子,给了她家温暖。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破解用地、资金、拆迁三大难题,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11月底,累计筹措落实保障房建设各类资金11.38亿元,开工保障房35366套、占年任务的102%;基本建成40778套、占年任务的192.4%。

让民生跟着“民声”走

民生问题表面看起来都是小事、琐事,但却事关经济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大局。

“年年下雨年年涝”,曾经是汉中市汉台区北一环路雨季时节的真实写照。今年5月7日,投资2.26亿元、历经18个月艰苦奋战的东排洪渠改造整治工程竣工投用后,这种状况彻底改善,附近群众高兴地说:“东排洪渠修好了,以后不用担心‘涨水’了!”为了有效整治中心城区内涝问题,汉中市委、市政府认真调研规划,启动了城乡防洪排涝渠系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地下管网缓堵排畅,先后清淤疏通21条大街地下网管3万余米、31条背街小巷地下网管1.14万米,打通了城市地下管网“肠梗阻”。

按照“双百”城市规划,着力推进城市路网建设,投资1.43亿元,实施连通城区北一环至东新街段的梁州路建设,全力打通东郊城区南北交通大动脉。先后启动中心城区13条道路建设工程,完成莲湖路、太白路、劳动路道路“白改黑”改造和龙亭路、紫柏路沥青面层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现在镇卫生院常规检查都能做,医生服务态度也好,在这里看病和城里一样。”日前,正在汉台区铺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村民老何说,医院收费低、离家近,比在市区医院看病方便。近年来,汉中市把医改作为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总抓手,巩固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采购“三统一”药品价值4.44亿元,药品配送率97.32%,直接让利群众6072万元。

紧扣平安建设主题,累计投入资金5.1亿元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4.94万个。全市4000多支6万余人的群众性“红袖章”义务群防群治队伍,在交通要道、繁华路段、集贸市场、学生上放学高峰期密织巡逻网络。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我市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3.36%,位居全省第二位。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在衣食住行中写进牵挂关怀,在百姓忧乐间收获累累硕果,已成为汉中市坚持不懈的民生追求。

编织民生普惠的“幸福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

在西乡县桑园镇北沟村的康诚食用菌合作社里,约30亩地的食用菌培养基地内村民都在忙碌着,有的在采菇,有的在搬运菌菇运往市场,合作社理事长曾启阳也在大棚内细心地观察着菌菇的生长情况。“有了这50万元,我扩大了场地,增加了设备,现在合作社走上了正轨,多亏了小额担保贷款!”曾启阳感慨地说。原来,在参加了市劳服局开设的为期两周的创业培训后,他成功申请到了50万元贴息贷款。现在,他的食用菌合作社占地30多亩,有大棚70个,年产值达160万元。同时,解决了周边20多个农户的就业问题。

汉中市把促进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市新增就业4.69万人,全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396人、创业培训437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45亿元,带动就业11.6万人。

翠绿的人工草皮、彩色的塑胶跑道、大型组合滑梯上孩子们在老师的陪护下正嬉戏玩耍……走进汉台区雷家巷幼儿园,漫步校园,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以前在私人幼儿园,地方小,孩子就像进了笼笼一样,跑都跑不开,这公办幼儿园场子大,条件又好,今年一开园,我就把孩子给送过来了。”一位家长说。

为了解决中心城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大班额”的问题,汉中市启动了“中心城区学校幼儿园三年攻坚项目”,加快“一镇一园”建设,让城乡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市政府出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 (2014-2018 年)》,从2014年到2018年,全市将规划改造义务教育学校875所,总投资31亿元,有效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今年是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年,也是汉中市开展此项工作的第三年,汉中市参保制度进一步完善,精细管理更趋规范科学、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截至11月底,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缴费201.61万人,参保缴费率达100%;领取城乡居保待遇50.09万人,月发放养老金 3562.74万元,城乡居保实现连续三年全覆盖。

如今,在天汉大地的大街小巷,民生工作所至之处,除了赞誉之声,更多的是百姓民心所向之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