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5年投入5个亿 教育均衡发展直抵公平核心

17.10.2016  23:05
            城乡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省市教学能手下乡进山,农村教师有序出山进城,在县城择校的孩子开始往农村回流……一直属于热点话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汉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保证教育均衡发展,就得钱足人活,汉阴县立足这两点来解决问题,一系列变化颠覆了人们对国定贫困县教育的认识。县教体局局长张小泉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不论是县决策层、教育系统内部,还是普通民众,都是这种发展坚定的支持者。
5 年投入5个亿

            离县城26公里的铁佛寺镇,是汉阴北山最偏远的乡镇。小小的集镇一眼望去,最显眼的就是几所学校。             在2015年9月以前,铁佛寺镇还有4所村级完小和3个教学点,因为规模小且布局分散,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跟不上,最终设置3个教学点,其他的统一撤并到了镇中心小学。             铁佛寺镇中心校校长金传松介绍说,之前学校除了一栋三层楼房外,其他都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校舍很紧张。从2009年起学校的建设开始大踏步,有的翻新,有的新建,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结束,总投资近800万元。学校运转经费也很充裕,国家规定的每年生均850元全部到位。             有了这800万元打基础,学校的条件变得相当不错,不仅有崭新的教学楼、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功能部室和学生宿舍、澡堂、餐厅也一应俱全。学校有洗衣房,宿舍带空调和卫生间,还有生活老师专门照管孩子们的起居。             全校270名住宿生,除了自己的换洗衣服,不需要带任何东西。“我们这是真正的拎包入住。”金传松说,孩子们吃饭也便宜,早点2元,中午营养餐免费,晚饭4元。学校又为每个孩子争取到了每天5元的贫困生补助,相当于吃饭自己一天只出1块钱。             铁佛寺中心小学这样的条件,在汉阴农村学校也只能算中上等。与之相邻的铁佛寺初级中学,则是从2012年开始办学条件有了质的提升。新建了综合楼和餐厅,操场、围墙、校门和教师宿舍也统统翻新了。2014年9月,所有设施全部到位,总共花了1500万左右。校长黄晓红说,初中生均经费每人每年1050元,都是按时足额拨付。             汉阴全县的70多所中小学,如今都跟铁佛寺的这两所类似,硬件设施到位,该有的全部配齐。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甚至好过县城的中小学。             能够将农村学校的硬件提升到这样一个水平,得益于汉阴的一大创新——所有教育经费全部交由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由财政部门监管使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张小泉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经过几轮的磋商之后达成共识,最终将财权直接交给了县教体局。从2011年9月到2015年底,汉阴在教育上花了5.1个亿。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能够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村级完小“最高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汉阴教育系统,这个规则开始“逆行”。             城关镇太平小学,或许有望成为汉阴教育发展史上最高配的村级完小。这所离县城只有3.5公里,6个年级6个班共130名学生的小学,竟由两名省级教学能手领衔。不仅如此,全校17名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1人是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31岁的曹雅是这学期才上任的太平小学校长,教数学的省级教学能手。她的搭档伊群,则是语文学科的省级教学能手,这学期到太平小学就任教导主任。两位原汉阴城关一小的中层直接下到村小,是因为她们觉得这里的平台也足够宽广,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让她们这样义无返顾扎根农村的,则是汉阴关于教师流动的一系列制度。当初在接手财权的同时,汉阴县教体局同时接手了另外一项重要的权力——人事权。教师在本系统的流动,全由县教体局负责,县编办和人社局只负责相应的服务工作。             在这之前,山里的中小学老师大都不愿意去,优秀教师凤毛麟角,教学质量始终难有起色。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让山里老师教得有劲,山区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汉阴从2014年起在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和学科配套的基础上,公开透明地实行教师流动。教师只要达到必备条件,就可以实现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到县直单位阶梯式有序流动。             黄晓红说,以前教师到了偏远乡镇,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城。现在只要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就可以直接申请调动。而且教师在正式落编学校获得的相关奖励,还可以折算成调动工龄,一次市级奖励就可折算成1年。             山里老师往外调,城里教师则通过交流轮岗到乡村一线任教。一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让城里的优秀教师特别是省市级教学能手纷纷下到农村。和曹雅、伊群一样,铁佛寺初级中学的副校长沈鹏,就是通过“山区人才计划”和交流轮岗到那里的。这位原在县初级中学任教的市级教学能手,在一年的轮岗期结束后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坚守。             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汉阴还给乡村教师发放津贴和乡镇干部补贴。两项补贴同时发放,这在安康也是独一份。沈鹏因为到了铁佛寺初级中学,比在城里一个月多拿520元。             看起来好像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不大的教师流动,真正理顺了一线教师的情绪。县教体局人事股干部杨刚说,现在调动容易了之后,山里老师的调动需求反而不那么旺盛了。再加上城里老师的交流轮岗,现在全县的师资已经相对比较平衡。村里的学校变好了,到县城择校的家长也开始把孩子往回转,太平小学近两年就有42名学生从城区学校回流。 
均衡直抵公平的核心

            资金投入解决了物质均衡,教师流动解决了师资均衡,但在汉阴县县长刘飞霞看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应该这么简单。她说:“均衡有高水平的,也有低水平的,我们要的是由表及里真正的均衡。”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孩子的终身成长奠基,是汉阴教育一以贯之的理念。所以早在2014年,汉阴就出台文件,把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体美纳入期末检测,分数计入学生总成绩。今年3月,汉阴又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简称“两技一艺”。全县所有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修养。             平梁镇中心小学是汉阴中小学生“两技一艺”的发源地,平梁镇中心校校长汪健介绍,在平梁中心小学没有主课副课之分,只分基础课和专业课。每个老师都附带一个社团,在全校范围内招学生,每个社团每周有两次活动时间。今年学校有13个社团,包括音乐、体育、美术、地方小戏、书法等各个方面。通过社团活动和“两技一艺”的开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要比以前开阔很多。去年学校还有舞蹈节目去省上参赛,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敢想的事情还有很多。地处汉阴南山的漩涡镇堰坪小学,通过给孩子们布置孝敬父母、自立自强、遵守公共秩序、法纪法规等德育作业,让这一先进经验从偏僻的小山村出发,一直走到了全省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优秀文化进校园现场会的交流席上。             作为衍生效应之一,汉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在高中教育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汉阴县教体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汉阴高一新生1340人,2015年2000人,2016年是2650人,高中入学率从2010年的42%提升到了现在的97.8%。             一切其实只是水到渠成。正如刘飞霞所说:“这虽然是个隐形的成绩,但对农村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希望。教育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从一个县的角度来布局教育,绝不仅仅是追求升学率,而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尽管现在培养的可能是十几二十年后才可用的人才,刘飞霞却仍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发展。她说汉阴的理想不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对均衡,而是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人才分流标准,尽可能实现人一生发展的起点公平。(文/余兴福 汪可平) (责任编辑:卢延辉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