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2015年司法行政工作成绩斐然

26.01.2016  10:44

2015年汉阴县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法治汉阴”和安康市创建“全国优秀综治市”这一总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坚持“勇创新、敢担当、争一流”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年初确定的六大工作任务,在维护该县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深入推进“法治汉阴”建设,“六五”普法圆满收官。2015年5月该县召开了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了部门普法责任制,实行了“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板块式普法工作责任制,真正建立起了普法工作“大格局”。普法载体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该县充分发挥媒体在普法工作中的优势,开通“平安法治汉阴”电视专栏、“汉阴普法网”和“法治汉阴政务微博”“法治汉阴微信平台”,全年播出普法电视专题12期、法治微信、微博1万余条,做到“电视有影、网上有页、报上有栏”的“全方位、立体化”普法宣传大格局,普法受众率和覆盖面大幅提高。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深入镇村、机关、学校、企业巡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高规格地举办了“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深入推进“法治汉阴 ”建设,促进全县法治化管理水平,全年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校园”、“诚信守法企业”的等法治示范点35个,平梁镇界牌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立“法治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法治小区”等法治文化载体47个,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加强,维稳基础进一步夯实。该县从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业务规范化建设入手,按照“五有、六落实、六统一”的标准把全县70%的村(社区)创建成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成立了汉阴县人民调解协会和汉阴县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巩固完善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等等专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使专业化调委会进一步化解全县重大疑难信访纠纷中的职能作用。全年全县三级调解组织和3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共调解种类纠纷1363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751万元。

围绕服务和保障民生,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大服务”职能。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148”法律服务所,在县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县10 个镇建立85个重点村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继续深入开展“律师进社区”、“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为基层组织依法管理、依法决策提供参谋咨询,实行律师联点接对服务,真正解决司法行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群众对法律需求的困难。继续开展律师为驻汉“两代表一委员”、工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担任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纠纷的化解工作。继续发挥公证工作在预防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开展“公证三进活动”扩大公证业务知晓率和公证业务的覆盖面,全年公证办证391件,为历年之最。加大法律援助工作,降低援助门槛,规范法律援助程序,发挥“12348”法律援助热线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作用,对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2015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5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489万元,受到党委政府和受援助人高度价评。

围绕平安建设,认真作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建立“大帮教”工作格局。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会《决定》和习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陕西省社区矫实施细则》,健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机制,落实了社区矫正经费和人员,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全年无一例矫正对象脱管、失控和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巩固和推广汉阴“新航之家“六项工作”机制,完善和提升三石汽车“新航之家”安置帮教基地服务功能,确保了全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安全稳定。

围绕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党风廉政教育,促进作风大转变。2015年该局“三严三实”和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干部作风机关管理。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规定和《廉政准则》,狠刹“五股歪风”,要求干部做到“五个严格”:严格工作程序,严格公车使用、严格财经纪律、严格党纪政纪、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全年查处违纪干警1名,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促进了干部大作风。(王先利)

来源:汉阴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