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发展现代农业破解种地难题

12.01.2015  12:22

 

元旦假期,汉阴凤堰古梯田有机富硒大米“禧米”以120元一市斤的身价火了北广深等一线城市,秦园农场冷藏的新鲜诱人的香椿悄然热销西安市场,汉阴魔芋产业联盟旗下的龙飞魔芋在安康白天鹅广场举办特卖会,仅元旦一天就卖出2万多元的魔芋米等系列产品。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俨然成为中国“三农”的时代拷问时,汉阴却以强劲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破解着“三农”的道道难题。

汉阴县大部分良田在安康市月河川道,因土壤肥沃、库塘密布、交通便捷,自古便是安康的“白菜心”,也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但由于农业产出效益低,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耕地一度出现严重撂荒。据汉阴县农业局统计,全县38万亩耕地中,曾有8.7%撂荒。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汉阴县委、县政府大举发展现代农业,走接二(产)连三(产)之路,出台稳农、帮农和惠农硬举措,千方百计调动民间资本和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4年来已累计完成投资8.82亿元,建成现代农业园区31个,建成面积7.28万亩,规划面积12.4万亩,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和36%,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高涨。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农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出现了,“企业做两端,农户做中间”的产业发展模式被探索出来了,并得以迅速在全省推广。新鑫米业、红星米业是汉阴两家大米加工企业,通过合作社组织各镇农户搞订单种植,县财政局和农机局扶持蒲溪镇建起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一条龙服务合同,农民每亩只交370元“托管费”,稳收不低于1000斤的稻谷,实现订单种植水稻3.6万亩,水稻种植和稻米深加工实现全程机械化,商品化率大大提高。

城关镇五一村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村里的民康现代农业园区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有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种植,也有让各地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的生态餐厅。园区按生产标准、流程,向家庭农场和经营大户提供菌棒、菌种、技术培训和回收销售服务,流转3个村100多农户的700多亩土地,辐射南北山区村发展12处食用菌基地,吸纳农村劳动力136人,帮助农民年均创收21800元。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汉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5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多355元,同比增长15.50%,增速位居安康市第一。

珠海巨川控股公司在汉阴月河川道计划投资4亿余元,建设“中国硒谷·汉阴大集”现代农业物流园,并在“中国美丽田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凤堰古梯田发展有机观光农业,以富硒沙龙模式营造“一亩硒田,四季厨房”,将文化、旅游、农业、传统手工产业、地方饮食产业进行有机整合,把这片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万亩梯田,打造成宜居、宜旅、宜休闲的度假观光农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