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 建设天蓝水清新陕西

03.02.2015  21:17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对党和人民的一项庄重承诺,强力发挥结构减排的先导作用、工程减排的基础作用、管理减排的倒逼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环境改善,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和体现陕西特色的环保新路。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齐抓、强化措施,全面夯实总量减排基础。省委主要领导两年内三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减排工作,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重点项目亲自过问、亲自督办,主管副省长关键时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2014年,省政府将环境保护列为全省5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存量要治、增量要净的要求,推动铁腕减排。省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先后出台火电脱硝、水泥脱硝、农业源、机动车等行业、领域减排工作指导意见,污染减排措施不断完善。

  (二)源头控制,综合施策,铁腕推进结构减排。严格项目准入,对关中地区火电、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实行“项目限批”。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在提前2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础上,2014年再淘汰工业行业落后产能504万吨、平板玻璃234万重量箱、印染3700万米、棉纺9325万米。主动在关中地区实行1000万吨燃煤削减计划,全省煤炭消费总量首次实现负增长。

  (三)突出重点,强力攻坚,推进“六厂(场)一车”工程减排。坚持“一月一报告、一周一督办”,纳入“十二五”国家责任书的减排项目已完成98%,2014年以前任务全部完成。全省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厂119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完成79台110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提标改造,火电机组脱硫旁路已全部封堵,石油石化催化裂化装置、75平米及以上钢铁烧结机全部脱硫;完成97台2419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硝改造,占总装机容量的87%,30万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日产25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部脱硝;2014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8.8万辆,超额40%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从2014年10月起,全面供应国Ⅴ汽、柴油,较国家要求提前三年,成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推行国Ⅴ汽、柴油的省份。

  (四)严格标准,自我加压,深挖重点行业减排潜力。出台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将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范围由国家规定的西安、咸阳2市扩大到关中6市2区,提高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在国家未将我省列为火电超低改造区域的情况下,下达改造任务,一批工程已陆续投运,计划三年内完成30万千瓦以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为促进火电机组达标排放,叫停5台136万千瓦机组发电,减少发电量32.3亿度。

  (五)积极探索、健全机制,运用经济杠杆提高减排效能。深化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四项主要污染物全部入场,并将交易市场延伸到市级。2014年省级排污权交易额2.5亿元,5年累计达5.9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排污权收储,通过收储关闭造纸、氮肥、皂素企业33家。与银行联合开展排污权质押,提高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实施渭河全流域生态补偿,省级收缴关中沿渭城市化学需氧量、氨氮补偿金1.24亿元,全部用于渭河治理。

  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138%、93.6%、206%和50%,二氧化硫提前3年、化学需氧量提前2年完成减排任务,预计2014年减排任务可全面完成。在总量减排的强力推进下,2014年西安市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73天,PM2.5和PM10均下降两成以上,降幅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较2011年同期分别下降34%和45.8%,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

  二、主要体会

  (一)加大考核权重是落实减排责任的根本保证。“十二五”以来,省委加大对污染减排等指标的考核权重,生态环保分值由8分增加到25分,并实行“三位一体”减排考核,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情况、“三率”达标情况全部纳入对各市(区)目标责任考核。各级各部门层层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联动,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减排格局。

  (二)严格环境监管是保障减排效果的有力手段。坚持把完善法制体系、严格环境监管作为破解“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难题的突破口。围绕实施《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细化污染减排相关政策措施。推行网格化管理和重点污染企业驻厂监管,实行24小时工业污染排放监测,对排放不达标企业进行公示、公告,落实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执行最严格的环保问责,督促企业达标排放。

  (三)政策激励引导是推进工程减排的关键举措。2012年在国家未将陕西列为脱硝电价试点省的情况下,省级落实补贴资金4472万元用于脱硝电价补贴。以减排量核定火电企业脱硫脱硝补贴资金,按脱硫旁路封堵前和封堵后分批拨付奖励资金。省财政拿出3.11亿元,按每蒸吨补偿3-5万元的标准,以“先拆先奖,多拆多奖”的方式推进燃煤锅炉淘汰,2013年以来共淘汰燃煤锅炉12351蒸吨,其中2014年淘汰6875蒸吨,完成国家下达2014-2015年总任务的86%。

  (四)创新体制机制是搞好减排工作的活力源泉。排污权交易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我们的总量减排思路。2012年起,我们开始探索精细化总量管理模式,并完成了以排污许可为基础、总量刷卡为手段的总量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排污量统一核定、许可证统一编码,实现了排污许可分级管理向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总量刷卡,保证了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我省污染减排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区域特点、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使我们仍面临很大压力与挑战。201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环保工作,以改革破解减排难题,进一步强化减排三大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责任编辑:秦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