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笑声只有泪痕

16.03.2016  09:37

  三更半夜手机忽然作动,惺忪睡眼一望共有40多条短讯,急急忙忙打开细看,原来朋友苏小姐去了台北参观书展,传来“爱玲进行式”现场图片与错失良机的落伍粉分享,还说将会转赠场刊和珍贵纪念品,叫我乐极忘形马上高歌《友谊万岁》。

  从事时装业的她,当然最热衷拍摄张女士遗下的衣物,童年华衣美服的千金小姐,晚年流离洛杉矶汽车旅馆,三天一小搬五天一大搬,身外物只可以从简,但挑选颜色仍然不乏心思,想当然的黑白灰之外,也有艳黄也有斑斓碎花,散文《双声》一段话从脑海浮起:“你知道我最恨现在这班老太太,怎么暗淡怎么穿。瑟瑟缩缩的,如果有一点个性,就是教会气。外国老太太们倒是开通,红的花的都能穿,大块的背脊上,密密的小白花,使人头昏,蓝底子印花绸,红底子印花布,包着不成人形的肉,真难看!

  移居美国大半生,俨然地道洋妇,衣柜当然不甘困于黯哑,幸好再吃也不发胖,惊心动魄的大背脊没有如影随形,穿什么都不会有五花大绑效果。她祈愿“穿长大的袄裤,什么都盖住了,可是仍旧很有样子;青的黑的,赫黄的,也有许多陈年的好颜色”,应该是达到了。

  照片所见,展览摆设流于马虎,灯光毫不恭维,衣服挂得有点歪歪斜斜,但总算不是铁丝衣架。有件貌似浴袍的及膝白风衣,领口反出深啡衬里,大插袋滚上同色细边,设计相当时尚,可惜皱得不像话。

  有一面顶天立地的爱玲墙,号称贴出玉照包括从未曝光的珍藏,特别令粉丝引颈以待,结果金睛火眼尚未分辨破尘而出的是哪几帧,先被一个封面吓得面青唇白:这本高踞左上第二排的《笑声泪痕》,是街知巷闻的冒名作啊,被侵犯的作者曾经为文以正视听,翻白眼自责“活该!谁叫你眼高手低,至于写不出东西来,让人家写出这样的东西算你的,也就有人相信”。野火烧不尽,主办方不但神通广大找出一册以飨读友,还不怕鱼目混珠,居然在如此正规的场合开这么危险的玩笑,幽默感也委实太丰富了。

  明智的围观者可能立即辩方律师附体,指出荣获贴堂的并非全是张女士真身,右下角就有唐文标《张爱玲杂碎》。然而《笑声泪痕》大字印着“张爱玲著”,没有加上说明便堂而皇之展览,糊里糊涂的所谓张迷真假不分,众里寻它焚香沐浴跪拜,那就辜负张女士“可千万不要给引起好奇心来,去买本来看看”的嘱咐了。

  别以为我狗眼看人低兼且神经过敏,只要对网上此起彼落的吹捧稍有涉猎,不会没有见识过半票(或根本没买票)张迷的情商智商。“作家是天生被人误解的”能够去到什么层次,讲出来足可刺激到尸骨已寒的她漏夜回生。

  譬如满天飞的金句名言,疑似引自张小娴的心灵鸡汤就不说了,最可恨是半真半假似是而非那些,佛头着粪有之,狗尾续貂有之,像引自胡兰成《今生今世》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明明只得八个字,网中人偏偏在前面添上“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加盐加醋狗屁不通,仍旧“也就有人相信”。(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