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东新城让农民成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01.02.2015  13:41
 

  “这楼房里的暖气就是比咱土炉子取暖好。”今年冬天,喜迁启航佳苑新居的沣东新城村民高霞玉再不为取暖发愁了。不仅如此,高霞玉还发现,生活在这里,不仅条件好了,健身器材多了,就连给孙子到社区打防疫针都方便了。高霞玉的新感受,正是沣东新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发挥“开发区+行政区”管理体制惠民效应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沣东新城通过“开发区托管区域农村”的方式,建立全新的“开发区+行政区”管理体制,将开发建设与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和民生保障同步推进,融合发展,让各项相关事务之间联动起来,最大程度地为群众带来便利,真正使区域群众特别是农民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受益者。

  作为西咸新区成立最早、发展最快的核心组团,沣东新城在国务院赋予“先行先试权”之前,即以陕西唯一“开发区+行政区”模式,率先在城乡统筹、城市空间布局、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沣东硕果”。

  该创新体制的核心在于,在“创新机构设置、管理精简高效”和“大部制”的构建理念引领下,探索职能优化整合,将事权下放街道,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大胆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将科技手段引入管理工作之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处理159平方公里、5个街道办、30多万人的所有经济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多少人?沣东新城给出的答案是:100来个人。依托全员招聘、末位淘汰等制度,沣东新城管委会100余人承担了一个行政区的所有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形成了分工合理、配置优化、渠道顺畅、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构建理念。

  这,在省内开发区中还是第一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例。

  西咸新区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是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包括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建立城乡统筹的户口登记、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制度。其核心是,做好民生保障和服务。自成立伊始,沣东新城就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新路子,尤其是将开发建设与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和民生保障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在破解开发区与区内“三农”问题“两张皮”现象中,形成了独特的“沣东模式”。

  在承担各项事务的委托和管理中形成的独特模式,正逐步缩小农民与市民两种称呼所承载的社会福利差别。2014年,沣东新城已有效救助低保、五保等各类困难群体近7万人次、2567万余元,投入470万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打造10个示范村、25个重点村,为72个村配备文化器材,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7场次,实现新合疗参合率97.54%,投入243万元为社区卫生中心配备医疗设备,完成三桥村撤村建社区和西坡、梦白村的“农转居”,将润景怡园等4个安置社区纳入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我说不清啥是‘开发区+行政区’模式,但我知道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心情越来越舒畅了。”高霞玉质朴的话和发自肺腑的笑,就是对该模式最直接的肯定。

 

责任编辑:凌玲  审核: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