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省政府赴河南卢氏县学习“卢氏模式”金融扶贫

29.12.2017  12:56
            2017年11月22日至23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就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卢氏县是河南省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深度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全县贫困发生率15.23%。2017年以来,在河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卢氏县积极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形成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主要做法为全国金融扶贫工作探索了路子、提供了示范。国务院扶贫办11月中旬在卢氏县组织召开了全国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总结推广卢氏经验。               “卢氏模式”的主要做法                           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四大体系”: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谁服务”的问题。 即采取“政府主导、政银融合、三级联动”的方式,在县、乡、村三级设立由政府牵头、与合作银行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金融服务机构,村设金融服务部,负责贫困户贷款的受理初审;乡设金融服务站,负责审核把关;县设金融服务中心,负责推荐担保,合作银行接到担保通知后放款。有效解决了银行工作人员不足、政银“两张皮”而导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从“没人管”到“管到底”的转变,农户贷款最多跑一次、4天拿到款,带贫主体不超过15个工作日拿到贷款。这是“卢氏模式”的灵魂和最大亮点所在,是“卢氏模式”健康运行的保障和依托,凸显了政府在金融扶贫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解决“贷给谁”的问题。 即采取“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信息共享”的方式,按照“三好三强”(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三有三无”(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无赌博、吸毒、嫖娼等不良习气,无拖欠贷款本息、被列入贷款黑名单的记录,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行为)定性标准和13类144项定量指标,对所有农户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与扶贫、公安、法院、金融、车管、房管、农机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每季定期更新、每年全面更新、申贷及时更新,同时依据信息为每个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根据不同分值划分为4个等级,给予5万至20万元纯信用额度。截至目前,已完成对8.7万农户的信息采集,采集率达94.6%,其中贫困户2.31万户,占全县贫困户的95%;授信户7.1万户,授信率82%,其中贫困户1.86万户,授信率80.6%。这是“卢氏模式”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免抵押免担保有效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有效落地的重要支撑,是提高贷款效率和获贷率的重要举措。             ——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解决“不敢贷”的问题。 即建立风险补偿、风险分担和贷款熔断三大机制,同时辅之以服务体系监控、项目资金监管、诚信文明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贷后风险,推动银行从“不敢贷”向“快放贷”转变。风险补偿,就是政府设立一定额度的风险补偿金,专门用于政府应承担的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风险分担,就是引入担保、再担保、保险等机构,与政府、贷款银行按一定比例分担贷款风险,形成了“四位一体”共担(针对贫困户和带贫合作社,引入省农担公司和省再担保公司,省农担、省再担、财政、银行对贫困户按照5:2:2:1、对合作社按照4:2:2:2的比例分担贷款风险)、“政银保”合作(针对非贫困户和带贫主体,实行优惠利率,借款人购买贷款保证保险,保费农户按1%、带贫主体按2%,保险公司、财政、银行按照5:2:3的比例分担风险,其中,对带贫主体,财政根据带贫数量,按照每户30万的标准贴息3%)、“政银企”互助(政府和带贫企业按照3:7的比例出资建立互助担保金,提供贷款担保,银行按照7倍放大投放贷款)、“政融保”互惠(政府推荐带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保险公司直接向企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同时借款人购买贷款保证保险)等多种风险分担模式,满足贫困户、非贫困户、带贫主体的信贷需求。同时,政府对保费和利息进行补贴,贫困户担保费由财政全额负担、贷款利息按基准利率全额补贴,带贫主体担保费按最低标准收取、贷款利息给予适当补贴。贷款熔断,就是对贷款不良率超过3%的行政村及不良率5%以上的行政村数量超过30%的乡镇暂停发放贷款,发挥反面惩戒作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这是“卢氏模式”健康高效运行的关键之举,是既发挥政府作用、又尊重市场规律,既体现落实扶贫责任、又兼顾金融主体利益的务实之策,是“卢氏模式”持续健康运行带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建立产业支撑体系,解决“怎么用”的问题。 即一方面明确全县主导产业及布局,大力发展以果、牧、菌、药、菜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农副产品、中药材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工业,以生态旅游和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优先向主导产业项目贷款;一方面在支持农户自主创业的同时,大力推行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模式,尽力化解农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的风险,形成了生产带动、劳务增收、产权入股+劳务、设施租赁+劳务、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带贫入股、自主创业等8种带贫经营模式。这是“卢氏模式”的又一亮点,体现了自始至终聚焦产业发展这个根本载体、纽带、任务、途径的清醒认识,既有利于真脱贫,又有利于降风险,同样是“卢氏模式”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卢氏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是破解了扶贫贷款落地难题。 “四大体系”的建立,精准破解了风险防控、信用评定、服务保障、项目带动、经营成本等方面的障碍,有效促进了金融扶贫的落地生根。             二是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通过参与信用评级、申贷用贷,“扶穷不扶懒,帮穷不帮懒”的理念深入人心,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内在动力有效激发。             三是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在金融扶贫政策的刺激下,卢氏县产业投资主体快速增加,先后有150余家龙头企业到该县考察对接项目,已落地20家,总投资超过50亿元,新型经营主体由去年底的不足400家增加到目前的1200余家;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有力推进,今年底可建成210个、带动1.35万户贫困户,明年将超过350个、覆盖全体贫困户;产业链条明显拉长,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和体现了脱贫攻坚对于贫困地区重大发展机遇的特点。             四是塑造了农村诚信风尚。 有信用,能贷款;等级高,贷款多;没信用,不仅贷不到款,而且处处受限,有效激发和增强了农民的诚信意识,促进了农村向上向善的良好文明风尚。             五是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威信。 村支部书记兼任金融服务部主任,直接面向农户开展贷款服务,同时参与贷前把关、贷后监管,还积极组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要想富、找支部”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手中有了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也明显改善。               “卢氏模式”的成功之道                           “卢氏模式”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快速成型、取得实效,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重视,高位推动。 河南省把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省政府主要领导决策打造卢氏金融扶贫试验区,并亲自谋划、亲自指导,省政府秘书长亲自协调推动,省扶贫办牵头组织,省财政、金融、人行、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全力指导支持。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卢氏县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责,常务副县长主抓,6个县级常委参与,保障了“卢氏模式”的有效推进。这是“卢氏模式”取得成效的首要因素。             第二,设计科学、体系完善。 针对“风险怎么防控”“信用怎么评定”“服务怎么保障”“项目怎么选择”“成本怎么降低”等制约金融扶贫政策有效落地的“五大障碍”,卢氏县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注重实效,坚持把建设服务体系作为先导、信用体系作为基础、风控体系作为关键、产业体系作为支撑,构建了内容完整、逻辑周密、同向发力、作用有效的卢氏金融扶贫整体架构。这是“卢氏模式”取得成效的核心因素。             第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用好国家政策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贷款对象上不是仅考虑贫困户,而是扩大到非贫困户和带贫主体,并探索出了8种带贫模式;在贷款模式上,不仅有“四位一体”“政银保”“政银企”“政融保”,而且还创新推出了非贫困户贷款与贫困户相挂钩的“1+1”模式;在贷款受理、审批、发放上,引进深圳中农信建设科技支撑系统,实现了贷款审批网上推送,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等等。这是“卢氏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第四,措施到位,落实有力。 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夯实责任,综合施策,保障了工作真正落实。省市县先后出台30多项制度办法,涵盖了组织体系、信用建设、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经费保障、人力调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市县乡党委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县乡村服务机构、带贫主体等,分门别类、严督实考、奖惩并举,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金融扶贫格局。这是“卢氏模式”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学习借鉴“卢氏模式”的工作建议                           ——提升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在“八办两组”的基础上,在脱贫攻坚指挥部增设金融扶贫办公室,由省金融办牵头,省扶贫办、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以及各相关金融机构组成,具体负责全省金融扶贫工作。市级层面参照省上做法。县级层面,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夯实各方责任。             ——系统谋划,搞好顶层设计。 由金融扶贫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认真学习借鉴“卢氏模式”及其他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于12月底前,按照“1+X”的模式,制定出台以“两办”名义下发的《关于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其中,“卢氏模式”的“四大体系”及各个体系建设中的有效做法应充分吸纳,特别是对各相关责任主体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             ——强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建议待《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后,适时召开全省金融扶贫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此之前,由金融扶贫办公室负责,在全省选取2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借鉴“卢氏模式”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严明考核,督促责任落实。 从明年起,完善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考核,提高其在脱贫攻坚整体工作考核中的权重。根据考核结果,按照“三项机制”要求,严格兑现对市县和金融机构的奖惩,以更好调动各级各方面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陕西金融扶贫新局面。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产业扶贫使近40万户贫困户受益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人民政府
陕西产业扶贫使近40万户贫困户受益
陕西产业扶贫使近40万户贫困户受益 今年以来,粮食局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