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渭城法院:搭建平台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近年来,渭城法院忠诚践行群众路线,努力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搭建五个平台、提升五种能力”的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总体思路,确立“把审判和执行工作当作父母交办之事来办,把来访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当做兄弟姐妹来对待”的工作理念,将群众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一项长久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法院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底张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吴晓娟同志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称号。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来该院视察调研后,对该院坚持群众路线、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渭城法院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为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稳定大局,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广”。
一、搭建思想教育工作平台,培养和提高干警亲近群众、增进群众感情的能力和本领
一是强化宗旨教育,打牢思想基础。该院开展“假如我是一个当事人”和“群众不满意,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要求法官必须做到“五不”,即:不用“冷脸”对群众,热心耐心听诉;不以“推卸”躲是非,坦然正视问题;不靠“糊弄”下台阶,真诚面对群众;不拿“稳控”当稳定,切实解决问题;不把“下级”做盾牌,领导直面信访人,有效解决了法官不敏感、不热情、不主动、不负责等问题,打牢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树立群众观点,提升亲民理念。要求全体干警做到“五个绝不允许”,即绝不允许群众在法院受到冷落怠慢;绝不允许法官对群众咨询或求助不理不睬;绝不允许让困难群众在法院感觉无助和无奈;绝不允许矛盾纠纷在法院诉讼期间激化;绝不允许法院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言行而损害法院形象。高度重视对法官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的教育和养成,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开展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句嘱咐”的“五个一”等活动,增进群众感情,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司法能力。开展创建“服务型”法院和“司法作风改进年”、“司法公信提升年”活动,落实“抓学习、抓调研、抓落实、抓管理、抓廉政”的五项措施,号召全体法官“争做亲民法官,争创公信法院”,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科技信息化应用和拒腐防变“六个能力”。
二、搭建窗口服务工作平台,培养和提高干警服务群众、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能力和本领
该院建立和完善了规范化、标准化、功能齐全完善的立案信访大厅,将其建设成为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司法之窗、文明司法之窗、和谐司法之窗。立案信访大厅配备骨干力量,设置有诉讼引导、法律救助、判后答疑等12个柜台窗口,设置有调解室、听证速裁室、人民调解工作室、信访接访室4个工作室,接待当事人、审查立案、诉前调解、排期开庭、送达法律文书、诉讼及执行案件查询、法律援助、咨询答疑等工作实行柜台式办公,窗口式服务,一条龙作业,设立触摸屏、互联网电脑、电子公告屏、复印机、老花镜、雨伞等便民设施,健全服务承诺、办案公开、文明接待等制度。区检察院、区司法局、西藏民族学院、担保公司等单位派驻人员在大厅办公,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实现了诉讼有人引、案件有人查、材料有人收、电话有人接,让群众足不出厅即可办理完毕全部的立案手续,不让群众多找一个人,不让群众多跑一步路,不让群众多耽误一分钟。通过这一服务平台,提高了干警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意识,将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己任,使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赢得民心。
三、搭建“五进”活动工作平台,培养和提高干警沟通群众、让司法工作融汇民情民智民意的能力和本领
法官干警要走出“坐堂办案”的误区,敢于实践,勤于实践,在开展群众工作中丰富经验、健康成长,这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必经之路。强力推进审判工作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的“五进”活动和征询旁听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和建议工作,让人民群众主动有效地参与司法工作,实现了“五进”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全员参与,实现了农村、学校、社区、企业、军营的全面覆盖,真正做到了让司法融汇民智、体现民情、顺应民意。有效利用“五进”活动这一载体,深入群众中去,开展诉前调解,化解群众间的矛盾;深入调查纠纷原委,分清是非,有针对性地做群众工作;向群众释法说理,全程调解,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走村入户到社区,走访座谈,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建议;邀请基层组织,人大代表,各界人士协助法院做好群众工作,帮扶解困,帮助困难群众,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认同感。通过“五进”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是现场开庭,现场质证,解决了群众无法提供有关证据的问题,二是能够很好吸收社情民意。把公序良俗与社会公德道德相结合,三是锻炼了法官干警驾驭庭审的能力,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四是听取公众对案件的评议意见,为做出正确裁判、提高裁判社会认知度提供帮助,同时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对疑难案件予以化解。
例如,该院审理的一起农村相邻污染纠纷案件,原告以被告给自己麦田打除草剂致其相邻的3亩菜籽绝收为由,要求被告以每亩按1800斤菜籽损失予以赔偿,被告以其是给自己地里打除草剂为由不予认可,为此双方对因果关系、损失数额争执不下,但都无法提供相关证据,法官作难了,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如果判,不仅证据不足无法下判,即使判了,双方都会上诉,怎么办?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该院决定以“五进”方式开庭,并邀请当地群众参与旁听,征询意见,经现场勘验和本村群众证明,除草剂是被告在给自家麦田喷洒过程中,被大风吹到相邻的原告菜籽地里的,被告当场予以认可,法庭对因果关系予以了认定,同时,在征询意见中,旁听群众提出每亩菜籽1800斤是上年风调雨顺好收成时的产量,当年天气干旱最多每亩菜籽产量500斤,原被告也予以了认可,经过群众参与调解,原告降低了诉讼请求,被告愿意赔偿损失,被告按每亩菜籽500斤赔偿原告损失,当场调解,当场履行,使一起因果关系不明、损失数额争议大,又无法提供证据的案件得以圆满解决,实现了定纷止争、群众满意。
四、搭建法官联络工作平台,培养和提高干警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和本领
2011年5月,该院在辖区10个镇办179个社区、村组设立了法官联络工作室,使之成为沟通民意、了解民声、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确保干警“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为确保法官联络工作室能够全方位向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该院要求联络法官必须完成“六员”工作任务,即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简易纠纷的“调解员”、人民调解的“指导员”、平安建设的“宣传员”、协助立案的“服务员”、解决信访问题的“化解员”。在开展法官联络工作中,采取深入走访、电话约访、电话网络咨询、审判“五进”等多种形式,努力为群众提供服务,最大化地扩大法官联络工室的社会影响。通过法官联络工作室工作的开展,广大法官广泛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保障民生、解除民忧,延伸了司法服务职能,践行了司法为民宗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法官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例如,该院彭敏法官在联络社区走访中,得知社区内两名住户因一户房顶太阳能热水器反光,照射其房内刺眼,造成“光污染”,双方互不相让,积怨很深,联络法官深入现场,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将热水器角度“拧一拧”,反光角度改变了,光污染消除了,一个小动作,解决了大问题,避免了打官司。又如,正阳街道办事处马家堡村联络法官王爱平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民蒲柯婷家庭生活困难,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现在监狱服刑,其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她便决定通过社会救助帮助这个家庭,其不辞辛苦为蒲柯婷申请民政救济,并亲自向有关部门报送,为女童救助1000元,并为其购买了学习用具。法官救助困难群众,过去没听说过,成为全村群众议论的热点话题。
五、搭建信访化解工作平台,培养和提高干警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信访案件疑难、敏感、处理难度大,信访人员偏执、对立情绪大,这就要求我们干警敢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能做群众工作,最大化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履行定纷止争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心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用心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让群众从感情上认同我们,把我们当做“自己人”。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使人民群众的想法在畅通的倾诉中表达、人民群众的困惑在沟通中消除、人民群众的情绪在交流中理顺、人民群众的怨气在疏导中化解。为此,我们在信访工作中树立了“思想上重视、接待上耐心,感情上亲近、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处理上务实”的工作理念,思想上重视,就是要把信访工作当做维护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接待上耐心,就是要让信访人员从内心接纳我们;感情上亲近,就是要把信访人员当做兄弟姐妹来对待;人格上尊重,就是要让信访人员生活得更有尊严;生活上关心,就是要让信访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处理上务实,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确保让每一件案件息诉罢访。在信访案件处理中,我们注重方式方法灵活,因人因案制宜,讲究一案一策,实事求是处理,达到息诉止访。对于因执行不到位引起的上访,我们穷尽执行措施,下茬立势,确保执行到位;对于因工作疏忽导致群众不理解引起的上访,我们敢于承认工作过失,强化职责和责任,认真细致,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对于当事人双方有怨气、矛盾较大、容易在社会上造成误解的案件,我们灵活采用“五进”方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调解,汲取民智民慧,化解矛盾纠纷;对于确因无执行能力,或者涉及其它部门而引起的上访,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适时启动司法救助等措施,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实现。
例如,张莉信访案件。张莉被狗咬伤,长期治疗无果,该案6年时间、5次判决、4次上诉、年年上访、逢会必闹,惊动了两任市委书记,成为困扰我们的一大疑难案件,甚至部分法官和外界群众认为信访人是精神病人,该案根本无法了结。我们不等、不靠、不推,全体党组成员亲自上门走访,在张莉家询问病情、了解家庭困难,帮助联系医学院教授登门治疗,逢年过节上门看望,在生活上给予最大照顾,把信访人真正当亲人来对待,信访人也向我们打开了多年没有敞开的心扉,表示愿意支持法院工作;该案被告杨占坤对原告和法院也有很大对立情绪,我们耐心做思想工作,中秋节晚上登门看望,其儿子在外地高考,我们多次发短信询问和祝福,杨占坤激动无比,表示再难也不给法院添难。同时,我们对该案采取“五进”方式在张莉居住社区公开审理,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调解,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感动了情绪十分对立的双方当事人,该案调解结案,并当场履行赔偿款9万元,当事人握手言和,双方当事人都向法院送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和锦旗。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在司法活动中服务人民群众,是审判权人民性的内在价值追求,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自觉把法院工作融入群众工作大局,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下实现法院工作科学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