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研写作点滴之我见

13.10.2014  18:49
        为了进一步将法院调研工作做好,我抱着学习、探讨的心态,照本宣科、班门弄斧地把自己在“如何搞好调研工作”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呈献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更请各位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法院调研工作作为反映法院综合实力的一项“软实力”,汉中全市两级法院领导都很重视,也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法院干警始终认为调研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辅助甚至点缀而不予重视,存在着“为完任务而写调研”的倾向。有的法院也没有建立起促进调研工作的长效机制,存在着“领导一抓就上,稍微一松就降”的问题。我认为,要使调研工作稳步提高,就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是法院制度保证,要完善考评奖惩;二是干警思想重视,要让干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调研在推进法院各项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法院调研的作用不小。一是法院工作的好工具。法院调研可以推广法院管理、改革创新中的先进经验,及时发现、预防法院工作中的不良苗头,克服、纠正欠妥的做法,探讨审执实务,指导司法实践。二是领导决策的好参谋。科学的决策建立在充分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掌握县情、民情、院情、案情很常用也很有效的方式。三是个人提升的好方法。发扬经验,发现不足,改良方法,改进工作,这些都是调研工作的好素材,同时调研也是我们梳理思路、搞好工作的好方法,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就能收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效。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调研,积极写作,写好调研。

        一篇好的调研作品,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调研是为了解决法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生,如果无病呻吟,就失去了调研的价值。二是高远性。调研作为理论作品,是为了指导实践,要能拨乱反正,见微知著,发现问题要有前瞻性,解决问题要有统筹性,对策措施要有先进性。三是真实性。包括调查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方案的可行性。如果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终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四是及时性。一般都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调研,有的甚至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马后炮”调研同样会不值一文。

        一件上好的艺术品,其选材、设计、雕琢、剖光、釉瓷等每一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法院调研也是这样。每篇调研作品的出炉,一般都经过选题选材、调查研究、写作成文几个阶段,要写出比较好的调研,也就要从这几个阶段着力。

        1、关于选题选材

        近年来,形势飞速变化,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利益调整,信息爆炸,文化多元,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和历史沉积下的老矛盾一起凸现,呈多样、多发态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群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通过诉讼维护权益、解决矛盾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这些都使得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异常突出,也给法院传统的被动坐堂断案的司法模式带来了挑战。“稳定压倒一切”,本质属于国家机器的法院,现已站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怎样适应形势,立足审判,能动司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怎样保证审执质量,杜绝错差案件及由此引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怎样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司法效率,减少群众诉累,有效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怎样体现“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维护民生,实现“以人为本”,“司法为民”;怎样推动社会科学发展;怎样实现法院自身的科学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新时期法院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法院调研工作的重点选题内容。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密切注视各条渠道反映的各种信息,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视野开阔,深钻细研,选择的调研课题、方向和重点适时、应需,避免写作的盲目性。

        2、关于调查研究

        调研,就是调查、研究,所以,一篇调研选好题目后,第一,要全面调查。调查报告就是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文章,不做好调查,不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就无法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所以深入细致的调查,详细地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调查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不是全面,其实是“胸中无沟壑”的表现,导致调查没有目的性、针对性,最终的报告也就会缺少重点,没有骨干。二是先入为主,只取所需,即进行调查前已经有了结论,调查只不过是寻求对自己结论有利的材料支撑,这样容易造成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务的真相和本质,不能起到调研的作用。第二,要深入研究。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和研究能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的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对到手的资料进行深入地梳理、分析、研究、提炼,找出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做到呈现给读者的报告条理化、本质化。这样,不管是几条经验也好,几条教训也好,还是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好,对改进工作才会有意义。如果报告只是材料的堆积,篇幅冗繁,杂乱无章,片面肤浅,只能让读者不知所云,不屑一顾,就达不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3、关于谋篇布局

        调研文章的形式要服从文章的内容。调研报告选题不同,种类不同,强调的重点和要求也就不完全一样,因此,每种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也就有一定的区别。下面就对法院常见的调研报告,按内容性质分类说明:

        (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比如《关于陕南农村改革中林权纠纷解决途径的调研》。这类调研报告,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报告全面的情况,为决策者制定方针政策、规定任务、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常用于向上级报告工作,如领导下基层了解面上情况后所写的调研报告。所以格式写法上偏重于反映客观情况,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对较少,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论性的主题思想。此类调研报告,标题一般要点明是关于什么单位或者地区、什么问题的调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绍调查的缘由、目的、时间、地点、范围和方式等。由于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主体内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较宽,因此,在写作上往往采用横向结构。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情况,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织领导等若干方面来撰写;如反映法院某一方面的情况,则可分为基本概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若干层次。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比如《关于西乡法院突出特色以法院文化建设推进队伍建设的报告》。这类调研报告,主要用于对先进典型进行深人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告格式写法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突出成绩、具体做法、主要体会等。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反映主题。前言大多采用概述主要成绩、发展变化,并提示基本经验的写法。主体部分需要充分展开,不仅要写具体做法,而且要写切身体会;不仅要写感性认识,而且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没有具体做法,体会就是空的;不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难以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结尾可以归纳全文、强调主旨,或者指出不足、展望未来。在行文的语气上,经验调研报告格式与经验总结不同,经验总结用第一人称,行文语气必须谦虚,而调研报告则用第三人称,可以热情赞扬,以促进推广。

        (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研报告,比如《关于山区法院委托陪审员主持调解诉讼案件进行司法创新的报告》。这类调研报告,主要是用于报告和评价新生事物,帮助人们提高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由于新生事物往往代表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写作时一般要抱着满腔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写作的特殊性上,都缘于一个“新”字,不仅要说明新生事物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要指出它的背景,也就是说要指出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遇到了那些矛盾、困难和问题;不仅要说明它的性质和特点,而且要指明它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测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由于新生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成熟,所以在结尾时,要如实指出它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和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以便改进和完善。

        (4)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比如《“审判五进”在边远山区的实际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这类调研报告,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以及不良倾向等而撰写的调研报告,其目的在于揭示问题、反映情况,而不在于追究责任者。另一种是为了处理违法乱纪事件或严重事故等而撰写的调研报告,这一类调研报告的写法不仅要以确凿的事实分清是非,而且要弄清性质、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和处理的具体意见。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往往多采用揭露式的,有的标题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我省法官断层问题令人堪忧》。这一个标题,不仅表明了调研报告的主旨,而且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能够起到强烈的警示与提示作用,吸引读者的眼球。主体部分所反映的如果是一个具体事件,一般采用纵向结构;如果反映的是一种倾向和状况,多采用横向结构。在叙述完问题的主要事实后,要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危害程度。结束语可呼吁对问题予以重视或关注,可扼要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5)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比如《关于信访户***反映我院***同志贪赃枉法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研报告,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  这类调研报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6)理论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比如《健全法院司法预警机制初探》。这类调研报告,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法律前沿理论,用于指导司法实践,或者分析司法界某项正在讨论或试行阶段的做法或制度的可行性,或是讨论某项旧有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改革、存废的趋势,有时会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人民陪审员制度何去何从?——关于苏南地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工作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忌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其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采用提出需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7)案例分析,比如《从个案看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法律效力》。一般就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新型案件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剖析,明事实,摆证据,讲法析理,统一做法,指导实践。

        总之,做文章本固定模式,一切应视具体的情况而定,此之谓:“文无定法,量体裁衣”,硬按一定的模子去套,势必八股呆板,千人一面,犯了文章的忌讳。纷杂多样的体裁,决定了文章的写法必然是“多元化”,即使是调研文章,写法也是各有千秋。但不管是什么体裁,在“量体裁衣”时仍有一些共性的东西需要把握,这就是:文章总需有导语有结语,总需有材料有观点,总需有分析有判断,总需文有见地、引人入胜。

        一般来说,一件上好艺术品的作者都具有相当的专业造诣和一定的艺术天赋;相对而言,一篇比较好的法院调研,对作者的要求就没那么高,当然,有极少数属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式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属于“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式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较好的调研,都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一名比较合格的法院调研工作者,都具备一定的素质。这些素质是基本的要求:一是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调研就像作战中的侦查,是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是进行决策、制定方案的基础,事关全局成败,假如一项改革措施基于不充分、不科学的调研而出台,那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夭折的命运,即使强权推进,也会因为祸国殃民而不得长久。所以高度负责是调研工作者的首要品质。二是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要务实创新,而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削足适履。三是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调研虽然是专人(部门)来搞,但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与所有相关部门、人员加强沟通,搞好协调,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调查,辛勤走访。唯此,得出的调研才能具备好调研的特点,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四是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调研多涉及法院管理等实务,随着形势对法院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调研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只有具备哲学、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才能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才能出妙招,出高招,出好招。五是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调研是件苦差事,除了要受艰辛,守清贫,耐寂寞,还要担风险,所以要有所成,就要迎难而上,就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要有“为求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孜孜追求,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拼搏精神。这些素质没有谁不能具备,只要有决心,有恒心,都可以通过学习、锻炼而获得。

        要写出好作品,要具备高素质,功夫都在平时。我认为,法院调研工作者平时应该注意以下方法:一是常学习。要坚持学习司法理论、国家政策,要立足本院,密切关注中、省、市各个上级动态并与上级高度一致,才能抓住当前工作的重点,才能使调研不偏离方向。要坚持学习、检索别家的间接经验,要立足实践一线,站在理论前沿,避免自家费了好大力气搞出来的东西,别人却早有定论,做了无用功的尴尬。二是多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身在基层,具备及时发现普遍性、典型性、针对性问题的优势,要深入细致地观察,调查,详尽地占有材料,为写好调研积累丰富的素材,避免调研论证干瘪,结论空洞,缺乏操作性、可行性。三是勤思考。要认定凡事都有更好的方法,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改进、提高的动力。要培养务实创新的精神,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持之以恒,用水滴石穿的精神锻造自己的思维。四是擅总结。养成反省、总结的好习惯,不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五是多动笔。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一有灵感闪动,当即记下,坚持积累,就会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六是善提高。万事开头难,我们初为调研,可以先选择自己工作方面比较熟悉了解的课题,循序渐进,逐步大胆地再去做一些社会较为关注,上级较为重视的课题,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自己的能力,完成从调研新手到老手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