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洋县抓住四条主线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发展

24.12.2015  18:04
            2015年,洋县教体局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牢牢抓住作风建设、质量管理、教育改革和校园安全四大主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亮点频现。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4年10月开工建设1.4万平方米的洋县城西小学1#、2#教学楼及配套工程按期完工,2015年秋季顺利招生开学。洋县城西小学二期工程、城南学校建设已全面启动。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年共改造中小学运动场9个,消灭土操场40247.00平方米,添置了电子白板170套,新增计算机844台,新建部室228个,新增图书24万余册,添置部室设备4500多台(件),购置课桌凳2402套,全面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招生改革平稳推进。 该县先后组织召开了城区小学招生改革方案征询会、听证会,制订完善《洋县城区小学招生改革方案》《洋县城区义务教育段划片就近入学实施办法》,提请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借助电视、户外媒体和网络全方位宣传城西小学办学优势和划片就近入学改革的意义及实施办法,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城西小学顺利开学,成功为南街小学和洋州镇中小分流学生1691人,从根本上缓解了该县城区小学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现象。             ——高考成绩再创辉煌。 该县高考质量实现七连增,2015年全县一本上线719人,二本上线1229人,在录取指标缩减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增长,洋县中学、四〇五学校一本上线率和二本上线率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4名学生高考成绩位于全市文理科前十名,叶菁、蔡近知、王作丹、张欣宇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该县自2000年以来清华北大零录取的突破。             ——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2015年招聘新任教师144名,通过转任交流、团队帮扶、跟岗学习、“三区”支教等形式交流轮岗教师178名,校长15名,为73所学校配备了女性副校长。为全县46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00余名教师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31.38万元。涌现出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各1人,省级教学能手1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市级教学能手24人。2名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在全市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 该县教体局坚持作风建设常态化,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相结合,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问计老干部助推大发展、新常态大视导和留守儿童大家访活动。局领导带头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开展调研,求真务本,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局科室和局直单位各尽其责,服务一线,合力推进教育质量管理再上新水平。             ——道德讲堂成效显著。 投入30万元建成了中小学道德讲堂展播厅,在洋县电视台开播了道德讲堂栏目,从2月份开播以来,已经连续播出9期,内容包含了“自立自强”“三节三爱”“孝老敬亲”“家风家训”等多个切合时代精神的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教育广大师生,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点赞。             ——素质教育多点开花。 中考成绩全县合格率较上年提高4.89%,小升初水平检测各科均率和稳步提高。以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和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县为契机,持续开展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书画大赛、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水平。大力推进足球进校园活动,举办了全县首届片区足球联赛和全县学校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掀起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热潮。积极组织相关学校参加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机器人创意大赛小学组三等奖。
            ——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认真贯彻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的总体思路,投资429万元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1所,公办园占比提高到38.3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到98%,公办园幼儿人数占比40.5%,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普及到了每个镇(办)和部分村组社区。制订出台《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指导规范了城区幼儿园的招生办园行为,全面提高了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职业教育特色鲜明。 该县职教中心全年招生1216人,人人技能培训工程800人。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达6800㎡的职教中心实训楼建成投用。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洋县24名学生参加了10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9个,连续三年获奖等次和人数位居汉中市中职学校第一名。             ——惠民政策阳光运行。 全年签订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703份,发放贷款455.58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困难学生5700人次,资助资金570万元;为926名中职学生减免学费74万元,1180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88万余元。实现了义务教育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学生36500余人。(文/ 雍辉 白光升 )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