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项活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促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02.04.2015  19:21
            为了切实提高咸阳市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近期,该市教育局会同市体育局出台措施狠抓学生体育工作不放松。             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 切实提高对校园足球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坚持把校园足球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加强对该市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管理,着力解决师资不足、场地不达标和参与面小的问题。引导更多的学生投入校园足球运动,鼓励和支持建立校园女足。从2015年开始,该市各县市区将组织开展校际间的校园足球联赛,确保每县至少拥有3—5支水平较强的校园足球队。             二是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健身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各县市区要按照“分步实施、全面覆盖”的原则,根据当前学校数量和各校体育设施状况,于6月底前将本县市区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名单上报市教育局,进行登记备案,每县不得少于10所。实现用三年时间,使全市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所有中小学实现对外开放的目标。             三是加强体育课程管理。 体育课程和课时计划是中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增强体质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县市区和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以后逐年增加足球课时比重。该市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率必须达到100%,课时开足率达到100%,严禁挤占体育课时。             四是落实“两操两活动”制度。 不断创新“两操两活动”的形式,丰富“两操两活动”的内容,完善“两操两活动”的考评。上好早操和眼保健操、每天上午要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课后必须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学校要认真制订大课间(课间操)活动、眼保健操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方案。             五是推进体育、艺术2+1活动深入开展。 积极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切实推进体育、艺术2+1的深入开展,使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项目认定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要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走学校、社会和社区相结合的教育之路,解决个别项目由于师资不足而无法开展的问题。       六是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从2015年开始,该市各县市区将举办中小学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智力运动、武术联赛。积极鼓励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要有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做到人人有喜爱的体育项目,班班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校校有较高水平的运动队。             七是重视和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学校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一步规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市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建立不同年龄结构的校代表队,校代表队具有训练工作计划,保证每周训练3次以上,每次训练不少于90分钟。每年向上一级传统校、各级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等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人以上,每四年向省级运动队输送1人以上。各县市区教育局、文体局、各学校要为体育苗子的选拔、输送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积极为优秀的体育苗子建立学籍档案,同时根据输送到上一级训练单位的具体要求,及时办理学籍档案手续。             八是加快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到2015年底,该市中小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下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要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承担课余训练任务的体育教师(含担任市队、校队的教师),课余训练计入课时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的训练补助。             九是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不断完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规范测试操作程序,严格过程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加强对数据报送工作的审核,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及时上报测试结果和数据,确保全市上报率达到100%。学校要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设立专栏,及时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             十是推行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制度。 每年11月各中小学认真完成当年本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的自评,12月各县市区完成对辖区学校体育工作自评结果的复检评估,次年初市教育局将对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进行复核检查。建立健全“学校——区县——市”三级学校体育工作情况报告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器材改善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各县市区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情况。(文/王向太)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