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频繁流失 高水平人才稀缺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现多方困局

23.06.2017  16:04

在西安,一名快递员月薪能拿到4000元;从事机械加工的熟练工也能拿到四五千甚至更高,然而,在企业负责人看来“还不错”的工资,换来的却是员工的频频流失——发生在西安的这一现象,也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三秦都市报记者昨日走访了解到,一方面,许多产业工人对现状不满,另一方面,企业对产业工人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大感头疼,而负责输出高水平技工的职业院校同样一肚子苦水。受访者表示,希望未来能推更多实施细则,化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多方困扰。

5月,西安市总工会一项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专题调研提到了这点。报告显示,大部分被调查的一线工人工资低于西安市社会平均工资。 

因晋升空间小,很多人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没有职业的明确规划。搞地暖施工的刘先生直言,“不想那么多,干活的时候就挣钱而已”。 

西安宁波商会会长孙建光的企业每季度都在招人。“流动性太大”,他感叹,“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干这些出体力的工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稍不满意就会跳槽”。孙建光的企业主做精密机械制造,有工人60多人,而每次招聘就多达15人,相当于工厂总人数四分之一。 

人员的频繁流失,高水平人才的稀缺,给企业很大负担。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员工水平低,经常流失,企业效益就很难稳定上升,换来的结果是待遇上不去。这些问题堆在一起,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外界吐槽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职业院校也一肚子“苦水”。 陕西 职业技术学院鼎利学院副院长刘万里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职业院校的老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本身没有在企业、产业工作的经验,你让他教产业上项目,他自己都做不了,学生动手能力能好吗?” 

在刘万里看来,理想方式之一就是“双主体育人”,即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但更多院校和学院仍面临传统模式的考验。

本报记者王继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改革方案》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改革方案》 推进新时期产业工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