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银行” 噱头大于甜头 手机用户期待流量自由存取

12.05.2015  13:01

原题:将流量存入“银行” 真可以随时存取吗?

社交软件我每天必刷,平时没事逛逛淘宝、玩玩手机游戏,1个G的流量常常还没到月末就用完了。”近日,90后小陈跟记者抱怨,“我每月都要纠结换不换流量包,不换吧明显不够用,多加钱换了2个G的流量包吧,用不完月底清零又觉得很浪费。

小陈的烦恼”道出了多数手机网民的心声。

纠结:少了不够用、多了用不完

每月500M流量,办公室和家中连无线网络,出门只刷微信朋友圈——这是在碑林区一事业单位工作的47岁的加先生每月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刚换智能手机时,我每个月100M还用不完,现在每月500M,光刷微信看帖子都不够用。不过偶尔也会出现用不完的情况,这不,移动刚刚给我发来信息说5月底用不完的流量要清零。”加先生如是说。流量的问题困扰着像小陈和加先生一样的手机网民,可他们为啥不及时更换流量包?

记者通过对流量市场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都通过月租套餐形式将流量和语音捆绑销售。如果分开付费,二者的单价都高于套餐,并且流量固定不可自主定量,每月100M、300M、500M、1G、2G……月底准时清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流量少了不够用,多了又用不完的状况,捆绑式还不好轻易更换。“小陈的烦恼”难道真的无法解决?

将流量存入“银行”,可行吗?

多余流量用不完怎么办?不用担心,流量银行帮你解决。”前不久,网上一则广告引起记者注意,这不就能解决“小陈的烦恼”吗?那流量银行到底是咋回事?于是,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流量银行,发现这是一款与流量购买赎回相关的软件,与此类似的形式还有几种。原来目前国内的流量买卖已经形成市场。

流量银行?可以存取吗?记者在流量银行的介绍中看到,此软件致力让任何一家运营商的用户随时享受流量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等服务,多余的流量还可以转赠他。与此类似的还有流量宝等软件。

在搜索流量银行时,一个叫流量钱包的东西吸引了记者。钱包关上存进去,钱包打开取出来,这是阿里巴巴去年推出的。用户只要在淘宝、天猫购物满一定额度或参与游戏等,就可以获得阿里赠送的一定流量。这些流量可以像零钱一样“零存整取”,快速提取到自己手机号码或转赠给家人朋友。

除此之外,流量还可以进入红包了。“我这月流量用完了,叠加不了流量了,你给我送点流量呗。”朋友小杨打来电话,告诉记者可以红包赠送对方流量。记者随即在某通信运营商的微信公众账号上看到了这一功能,它允许把流量装进红包,赠送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流量已相当于货币,可以流通。另外为了满足国内手机网民日渐增长的流量需求,我国各大运营商在套餐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各种形式的流量包以供售卖。这么简单真能操作流量吗?

存不进去取不出来 噱头大于甜头

说好的随时存取富余流量呢?说好的可以转赠朋友呢?”记者通过体验流量钱包、流量银行后,不禁想感叹一句,“小陈的烦恼”并没有那么好解决。

记者在APP商店下载了流量银行,进入界面后发现,流量币是流量银行中唯一指定专用虚拟货币,流量银行看起来似乎有模有样。用户可以充流量到手机,可以通过点击广告、签到等方式赚取流量币,也可直接购买流量币。但广告语中解决多余流量用不完的通道却怎么也找不到。而打开流量钱包后,记者看到并不是购买所有商品都可以获赠流量。用户要在专门赚取流量区通过购买指定商品才能获赠流量,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店,推出在他家购满50元赠送20M的活动。店主告诉记者,他们赠送的流量是先从运营商那儿购来再直接转赠给客户。消费者小曹说,买了这么多,发现其实这些满额即赠流量就是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流量钱包只是给个体商家营销提供了一个平台。

既然流量已经在银行中变身为流量币,流量币的灵活使用为何还不可让流量进入银行、实现预想的功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信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流量价格和价值其实都是不确定的,比如1G的流量包,三大运营商的价格在50-80元之间,这种定价是运营商自主定价,并没有参照标准,所以若要将流量兑换成流量币流回银行并没有准确标准。要让流量实现回流、可以存取,还需要运营商做出巨大的让利。

点评

就目前使用状况来看,“小陈的烦恼”中,不够用的问题已经解决,零存却在流量钱包、流量银行中尚未实现。但根据相关调查,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还是想把自己多余的流量储存或转赠。如果仅仅还只有购买流量的功能,不能实现预想的流量存取,流量银行岂不是消费了客户的“热情”,让消费者白高兴一场?既然目前国内流量买卖已经开始形成市场,如何让流量自由流通,既可购买、也可回流,让消费者感受甜头,恐怕才是未来流量市场能够拓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