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成功 全部固体发动机来自陕西

06.06.2019  16:34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高阳摄

  此次试验采用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又名CZ-11 WEY号),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专家介绍,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适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更好的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此次发射的捕风一号A、B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将实现小卫星编队探测海面风场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风场探测能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气象精准预报能力。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两颗天象小卫星,是我国首个基于Ka频段星间链路的双星组网小卫星系统。陶行知教育一号卫星暨天启三号卫星,装有空间拍照相机和物联网通信载荷。此外,潇湘一号04星由天仪研究院研制,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国家航天局负责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火箭,海工企业负责船舶发射平台,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组织实施。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6次发射。(记者 胡喆 萧海川)

  6月5日12时06分,在黄海海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火箭发射。位于西安东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四院)为此次火箭发射提供了全部固体发动机。

  据悉,海上发射对火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海之中补给能力有限,火箭的测试发射工作越简捷越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之所以成为海上发射的首选,主要由于其采用全固体动力,具有灵活发射、快速响应等优势,可满足海上发射的要求。同时,固体火箭具有相对较小的起飞重量,采用不同于液体火箭的发射方式,降低了对发射平台及保障设备的要求。

  为适应海上发射,航天四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研制团队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针对海上的特殊发射条件,该团队组织了多轮次的专题研讨攻关与评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可靠性分析,创新性采用了适应性措施,进一步优化精简了测试流程。同时严控产品风险和生产各环节,保证了产品质量。

  2019年3月5日,综合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200T大推力先进固体发动机热试车在航天四院获得圆满成功。该发动机将用于中国未来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大大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在商业航天领域,除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外,由航天四院提供固体运载动力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也将于近期进行首飞,该火箭是适应商业航天模式的微小型运载火箭,采用了全新的“公司化、商业化、市场化”运营方式。(记者 沈谦 通讯员 陈旭 宋仕雄)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