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消费陷阱有多少 免费售卖切勿相信

05.03.2015  10:40

    昨日,报道了免费净水机的骗局,不少老年市民打来电话,反映自己也有过买保健品、净水机等被骗的遭遇。记者了解到,随着“银发经济”日益旺盛,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防骗能力低、维权意识弱的特点,对他们频频下手,去年仅市消协就接到200余件老年消费投诉。那么,为何老人频遭欺诈?这些商家常见的营销手段有哪些?

     免费售卖 切勿相信

    为了吸引更多目标群体,许多商家的售卖都是从免费开始,除了免费体验还有免费讲座、免费体检、免费一日游等多种手段。找一个所谓专家,开一份虚假报告,把产品功效描绘得夸张一点,加上一点打折促销和礼品赠送,很多老年人就会心动。

    最近,家住西安电子城的王女士向市消协投诉,一家饮水机公司以免费赠送饮水机为诱饵,在她家中安装“免费”饮水机。随后,该公司表示每年要更换两次滤芯,收取五年更换滤芯费用共2980元。三个月后,当饮水机水龙头出现故障,王女士联系销售人员时,对方一开始竟然否认销售过饮水机,后经过多次联系,对方才给予更换,并且责怪王女士操作不当。至此,王女士才开始对饮水机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产生怀疑,投诉至市消协想要回更换费。

    消协表示,一方面,老年人缺乏专业知识和维权意识,影响了他们甄别真伪的能力,而且对于高科技和新鲜事物,他们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都较低,很容易相信“专家说法”,也容易被“伪高科技”所迷惑。即使后期发现自己受骗,由于取证困难等,也经常陷入投诉无果的困境。

     名为查体 实为卖药

    检查身体,没病也能查出病。在所谓专家和健康的幌子下,很多生活拮据的老年人也忍不住打开钱包。

    去年9月,张先生家住的社区,来了四五个年轻人,宣传陕西某机构和上海著名医院的专家教授在西安联合开展免费为老年人心血管病检查身体的活动。他们将张先生等其他消费者接到一个酒店进行“高科技”身体检查。检查完后,一位“教授”表示张先生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开出8盒药共计6000余元。治病心切的张先生当即付款,事后仔细查看产品说明时,才发现他所购买的产品并不是药品,而是保健品。对此,销售商百般推托不予解决。

    “一些不法商家抓住老年人花钱买健康的心理,将保健品作用夸大为包治百病,同时,很多保健品销售采取“多买优惠”的营销策略,老年人常常大量购买保健品,致使退货困难。”对此,市消协提醒,老年人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如果坐诊的确是著名医院的专家教授的话,可以打电话咨询相关单位是否有该教授专家参与此次的坐诊活动,也可以将情况告诉儿女,让他们帮忙参考信息的可信度。

     远程购物 维权更难

    随着知识型老人越来越多,电视购物、上网购物等远程方便购物对不少老年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老人只需要需要子女帮忙申请一个账号,做几次示范,就可以基本熟悉网购流程了。电视购物更是方便,只需告诉家门地址,就能坐等收货。可是,由于商家看得见碰不着,一旦发生纠纷,老年人维权难上加难。

    李先生向市消协投诉,他去年6月在一家电台,听到专家讲冬虫夏草有神奇疗效,可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随后,身患高血压的李先生购买了10盒,价格为1000元。可过几天收到快递的货后,打开一看发现收到的并不是冬虫夏草,而是另外一种药品。李先生和商家联系,要求更换成电台上宣传的产品,可商家迟迟不予解决。最后,经过消协调解,才给李先生退了货。

    市消协表示,老年人在享受远程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勿忘关注经营者的经营资质和服务信誉,收货后第一时间要查验商品质量,并主动索取发票等消费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