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娥:乐为群众化解难事的女法官

10.12.2014  17:35

      在农村,老百姓惹上了官司,无疑是摊上了烦心事、揪心事,也成为困扰百姓生活的一件大难事。她作为一名女法官,26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心为民解难事、办好事。她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对法官职业的忠诚热爱,秉公执法,一丝不苟。她所在的法庭连续3年被县法院和镇党委授予基层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多次荣获“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政法工作宣传先进个人”、“先进妇女工作者”、“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洛南县灵口人民法庭庭长张淑娥。

扎根基层 勇挑重担

    张淑娥今年51岁。1991年调入洛南县法院工作以来,先后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等职务。2010年6月任洛南法院灵口人民法庭庭长。四年前,组织把她从兑山法庭调到灵口法庭时,她欣然接受任务,没有一丝怨言,和一名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组成了二人法庭,承担起了面积占全县七分之一、人口占全县第三的灵口法庭的民事审判和维稳工作任务。

    被撤并了10余年的法庭重新恢复办公,面临着许多困难。工作条件极差,办公楼年久失修,门窗破损,屋顶漏雨;以前的办公设施、制度牌、档案柜都已破损。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要重树法庭形象,维护法律权威,赢得群众信任,这对一个才担任庭长的女同志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到任伊始,他们既要办案,又要对办公楼粉刷整修,然而,那名小同事因公摔不能上班,后该同志又因工作需要调院机关工作。从此张淑娥同志便和法院新调任的一名女大学生法官成为了搭档,她们没有向困难屈服,和民工一起对办公楼进行粉刷整修后,在办公室挂上了崭新的制度牌,把办公楼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让人耳目一新。在法庭大门口竖起了“灵口人民法庭”的牌子,挂起“公正 文明 廉洁 高效”、“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人民法庭审判工作新局面”的横幅,向大家展示自己依法审判、扎根基层、勇挑法庭重担的信心和决心。

    灵口法庭位于洛南县东,秦豫结合部,业务半径占全县总面积的七分之一,涉及39个行政村222个村民小组。其中最边远的村组距法庭近百里,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客观上造成了群众“打官司”难的状况。针对这种现状,她带领同事走村访户,对辖区的镇情村情进行深入走访,和干部群众敞开心扉谈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做到了基数清、情况明。为了工作方便,建立了村级便民联系网络,并将各村矛盾纠纷认真排查登记在册,并将法院印制的便民联系卡,逐村逐户发放,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履职尽责 促进和谐

    为了搞好工作,她经常向上级领导汇报、请示工作,虚心听取镇党委政府、人大代表对做好法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审判作风,努力做到工作便民、司法利民、作风亲民,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针对工作实际,配合全省“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她在辖区自创设立了“法官便民服务岗”,定期到法官工作室办公,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作用,坚持同村案件就地化解、不同村案件到庭审理,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镇,对疑难案件做到及时化解、案结事了。三年来,共审执各类民商事案件120余件,调撤率达97%以上。执行和解案件33件,诉前调解“三难”案件11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陪审员参审率100%。所审结案件实体正确,程序合法,无一上诉,无一涉诉信访案件发生。

    在立足调解的同时,她和庭里同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教育活动。2013年5月,在灵口镇中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平安系万家”平安宣传活动,举办了“远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走好花季人生”主题报告会。起草、印刷平安创建倡议书200余份,并在辖区的学校、集镇、村组进行了张贴。2013年9月,她和庭里同志积极收集素材,精心撰写脚本,在灵口中学组织了一场生动的健康权纠纷模拟法庭审判活动。通过虚拟的案例、真实的审理,使师生和家长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先后被洛南电视台、商洛日报及县市法院网等新闻媒体报道。该剧本被洛南法院妇委会收集,并于2014年“三·八”妇女节在洛南中学再次使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及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模拟法庭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兴趣,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

    在做好普法宣传的同时,张淑娥同志还特别注重媒体宣传,用她自己的话说,“把调解好的每起案件进行宣传,让大家不再重犯,这就是宣传的好效果”。在调解案件的同时,她都尽可能的邀请镇上联村单位、包村干部和村组班子成员现场评析,防微杜渐,避免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并征求旁听群众对案件审理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年来,灵口法庭在各级媒体公开刊发各类信息100余篇,撰写的调研案例《从该案谈胎儿死亡赔偿问题》被《三秦审判》刊发,撰写调研文章9篇。近期,她和庭上同志根据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实例,创作了一部以基层人民法官化解群众矛盾、秉公断案、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为题材的微电影剧本《法官的名片》,有望拍摄,对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会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作用。

化解矛盾 一心为民

    “心系群众鱼得水,热情为民情谊深”。张淑娥对基层群众饱含真情,对每一位来访者,她都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诉讼程序,让他们满意而归。对法庭受理的每一起案件,她都认真办理,并确定了每周二、周四集中送达的工作机制,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将案件诉讼文书送到当事人手中。

    在司法实践中,张淑娥同志探索出了一套既切合工作实际,又高效管用的调解方法。对待那些情绪激动、态度蛮横的当事人,她以女性特有的耐心与温柔,化戾气为祥和,努力搭建案件调解的和谐平台;对那些农活繁忙的当事人,尽量选择吃饭或晚上时段送达诉讼文书,插空调解案件。一到春耕夏收农忙时节,就携卷下乡,走村入户,到当事人家中调解、到田间地头做工作,想方设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

    2014年9月10日晚7时许,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被告王某打电话请求法官晚上去他们那里调解案件。王某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年回家两三次,夫妻聚少离多。其妻吕某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觉得丈夫对自己关心不够,没有共同语言,夫妻感情淡漠,故起诉要求离婚。接到电话,张淑娥同志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王某的请求,与原被告及其家属、村干部一起约定晚上八点在被告所在地的法官工作室进行调解。当晚,通过长达两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夫妻双方情感得以倾诉,心结得以化解,最终双方都愿意给对方一次机会,修复好夫妻关系。这样的事例,成了张淑娥同志的平常事。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她把群众路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司法为民具体化,便民利民“零距离”。并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利用休息和节假日时间,以“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等形式服务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曾被商洛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宣传报道。当地群众高兴的说:“以前打官司,都是咱往法庭跑。现在法官来找咱,方便的很。”

服务大局 推动发展

    张淑娥同志在认真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根据案情轻重缓急,适时向上级汇报,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在开展的“双包双促”工作中,对其包扶对象认真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帮选扶贫项目。在了解到一户帮扶对象因十多年前以自己名义给集体贷款购买地膜,因撤村并组等原因,导致该贷款一直未还,给该帮扶户造成了不良信誉。她积极联系有关人员,寻找发放贷款部门,说明情况,最后妥善的处理了该笔贷款。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多年来,张淑娥同志严格履行审判职责和司法调解职能,处理案件时,法理兼容,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认可。在处理一起因使用旋耕机造成人身损害的健康权纠纷一案件时,考虑到农村群众的农机具使用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比较匮乏,若就按办案,并不能引起群众对农机具安全意识的重视。便动员原、被告所在村组干部参与调解,在事发地办案,邀请群众前来旁听,在释明法律关系,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使前来旁听的群众了解了农机具安全使用知识和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当地群众向法庭赠送了一面“热情服务 秉公执法”的锦旗以表心意。

    张淑娥同志多年来不求办大案要案、审判业绩惊人,但求法治理念常态化,确保一方平安。她凭着自己过硬的工作作风、娴熟的法律知识、科学的工作方法、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走出庭院,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解决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工作业绩,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群众都把她当作自己的“贴心人”,她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