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14.01.2016  22:27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断深化长效机制建设,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 创新工作体系。 强化队伍建设。成立校级层面5000余人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总队,统筹全校志愿服务工作。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二级志愿者服务大队20支。以大学生社团为依托,成立阳光团工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秦岭青年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团体20余个,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先后建设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6个,为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完善组织架构。依托“中国青年志愿者”平台,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服务认定、权益保护等方面规章制度,并根据服务项目、时长和质量进行学分认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升志愿服务科学化水平。             —— 强化内涵建设。 拓展活动内涵。坚持“事业化推进、品牌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在“学雷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三下乡”等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加强“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陕西省百强畜禽养殖场、农业合作社助理下驻”等项目。强化培训教育。将志愿服务与德育相结合,构建起“课堂培训、模拟演练与适应性上岗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和以“总队—大队—小组”三级架构为基础,充分发挥骨干志愿者核心作用的沟通反馈机制,志愿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效提升。注重典型示范。每年评选“励志青春·星耀西农”校园志愿者之星,表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集体、志愿服务项目,举办“激扬青春·奉献西部”“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事迹报告会,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詹辉等一批先进典型,在校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领志愿风尚。             —— 打造特色精品。 依托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重点打造科技支农、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品牌。该校“田园使者”志愿服务队年均有1200余名志愿者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常年活跃在周边农村田头地边,为农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务和土地银行规范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得到团中央的充分肯定,已连续两年被当地政府列为民生项目。大学生绿色营坚持连续13年暑期徒步考察渭河,对渭河生态监护、水质污染、沿岸观鸟护鸟进行调研,为国家开展渭河治理和生态保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获评第二届全国“保护母亲河奖”。秦岭青年使者协会开展“关爱秦岭·你我同行”项目10年来,两岸三地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携手深入秦岭开展志愿服务,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获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和国家林业局“斯巴鲁生态保护奖”。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