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造就“最好的经济特区”

13.08.2018  18:35

  西安网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诞生,到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连接世界,到浦东新区领衔的国家级新区大开发,再到海南担起改革开放新使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用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总结和回顾40年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到开创未来的策略和路径,近日,国声智库专家组一行来到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深圳经济特区调研,探究深圳如何从一座小渔村转变为繁华大都市,又如何通过拥抱创新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创新支撑城市发展 见证改革开放40年成就

  一座城市,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历程。1979年,深圳蛇口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被后来者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近40年的砥砺奋进,深圳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深圳时这样评价:“深圳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38载沧桑巨变,深圳从零起步,资金、技术、人才飞速聚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刷新,创造了世界罕见的“深圳速度”,汇聚成令世界感叹的“深圳奇迹”。

  巨变首先体现在经济的跨越式增长。1979年,深圳GDP仅1.97亿元人民币,人均GDP606元;2017年,深圳GDP达到2.24万亿元,人均GDP18.31万元,GDP年均增速达23%,是同阶段全国GDP平均增速的3倍。

  深圳在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缺少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薄弱土壤上,深圳孕育出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孵化了华为、腾讯、大疆等明星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水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9%;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50%左右。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以标志性的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宏大叙事中的最新注脚。

  

  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建市之初,深圳只有几条像样的马路,最高楼仅有3层,如今超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已有近1000栋,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拥有近千座公园、被誉为“公园之城”。今天的深圳已成为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都市,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

  深圳速度、深圳奇迹的背后,浓缩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源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服务国家战略 谋划开放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深圳在全球坐标系下进一步谋划开放布局,承担了“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创新驱动发展等四大国家战略使命在内的15个国家战略定位。深圳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把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塑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以创新投资贸易规则为突破口,以构建新的战略通道为抓手,以区域协同联动为支撑,实现更高水平的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

  

  近年来,深圳充分发挥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以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重点,着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良好的经贸往来,2015年深圳出台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建设,一批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2017年,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到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支撑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擘画出发展蓝图。深圳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大湾区协调发展最积极的促进者,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既是实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引领区域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应有担当。

  强大的改革创新能力是深圳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大重要优势。“这是一座最富有改革开放创新基因的城市。”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回顾特区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特区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08年深圳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天,创新是深圳之于全球最核心的竞争力,多项创新指标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硬件硅谷”、“世界硅洲”、“创客天堂”等名号正被全球市场冠以深圳。

  打造粤港澳世界一流湾区迫切需要深圳创新的引领和带动。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显著,一方面与广州进行功能分工,共同建设广深科技走廊;另一方面与香港深化合作,共建港深都市区;另外,在推动深莞惠的一体化发展的同时,通过“深中走廊”的建设,力争成为联结珠江口西岸和东岸都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是当仁不让的核心区域。2017年5月召开的深圳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布局,加快把前海打造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推进深港澳更紧密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着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

  深港合作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天然优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依托香港、服务香港、学习香港,深入推进深港更加紧密合作,谋划落实“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新定位,有效拓展前海国家战略平台功能。数据显示,前海外资企业八成以上是港资背景,从业人员已达7万多人。截至今年3月底,片区累计注册港企8031家,注册资本8937.26亿元。仅去年,片区就新增港企2482家,几乎1天就有7家港企落户。汇丰集团、东亚银行、港交所、嘉里集团、九龙仓等一大批知名港企落户前海。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3年来,聚焦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法治示范区和新城建设等核心任务,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深具前海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截至今年3月底,前海蛇口片区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数358项,即平均3天左右就推出一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3项,全国复制推广9项,全省复制推广62项,全市复制推广79项,为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鲜活、可借鉴的创新经验做法,彰显了制度创新策源地和“特区中的特区”的担当和作为,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筑基源头创新能力 智库助力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回顾深圳38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创新”二字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从“前店后厂”模式到深港合作共荣,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全球创客天堂,深圳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留下了成功的印迹。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经济突飞猛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角逐世界领先,深圳花大力气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提供不竭的原动力。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主体。深圳把建设世界级人才集聚高地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方略,努力让人才“引得来”“使上劲”“留得住”。如今,深圳高校的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已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高校全职院士超过20名,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合计300余人。2017年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汤涛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深圳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一大批高质量的大学、研究所正在建设中。到2025年,深圳高校将达到20所左右,这其中包括进步迅速的本地高校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也包括许多引进的国内外著名高校。深圳不断向全球人才伸出橄榄枝,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尖端人才纷纷汇聚深圳,为深圳迈开大步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深圳以知识产权战略筑基“创新之城”。深圳市委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决定》,提出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推进工程,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体系,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等。

  据统计,2017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合计9184亿元,同比增长13.6%,占GDP比重达40.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2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国内专利授权9.4万件,同比增长25.59%。深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78件,为全国平均水平(9.8件)的9.2倍。2017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意味着深圳正式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在深圳调研后表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深圳近40年的发展成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缩影,深圳的成功是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功。深圳应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区位、市场、科技创新等优势,更好地释放在大湾区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产业引导作用和创新驱动作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总结推广“前海模式”,探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路径方法和制度安排,深化粤港澳城市群的协调机制、运行规则、创新资源对接,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推动“智库+城市”创新发展,发挥智库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打造国际化品牌城市。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精准服务、搭建高效沟通的国际交流桥梁。国声智库和深圳市中东欧经济文化促进会(CEEEC)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同意将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国际教育培训、国际旅游研学、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等项目开展战略合作;协助推动国内城市与中东欧国家各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助推城市国际化发展建设,共同助力地方城市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外交等开展课题研究、学术研讨、项目论证、图书出版、国内国际智库对话交流、全媒体传播等合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新型智库推动“智库共同体”的建设做出新贡献。

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