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情思

07.04.2015  17:10
        又是四月清明天。虽然清明节是传统的祭奠祖先、悼念已故亲人的节气,但因法定的假期和周末连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一个不短不长的休闲时间。单位里的同事都在紧张地处理着自己手头的案子,只为腾出时间来享受这个短暂的小长假。然而每到这个节日,我的心情都很惆怅,天气也很配合我的心情,或者细雨纷飞,或者阴云密布。

        小的时候,邻居的六婆闲话时说,正月初二路上走得都是有福娃,四月清明路上走得都是恓惶娃。听母亲讲六婆自幼父母双亡,是善良的伯父伯母将其抚养成人,少不更事的我当时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寓意,而今六婆早已作古,而我也年已中年、颇经沧桑,却常常想起六婆说过的这句话,深刻地理解了六婆为什么说这样的话。是啊,大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带着为父母精心准备的礼品,携夫抱子、喜气洋洋回娘家,迎接她的是父母慈祥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年饭;而四月清明,失去亲人的女儿回娘家,按照风俗丈夫和子女是不陪同的,独自走在细雨纷飞的路上,会不由想起亲人生前对自己的种种恩情,而等待自己的将是亲人青草泛绿的坟头,满腹辛酸、无处诉说,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惆怅与无奈会久久地留在饱经风霜的内心。六婆是自幼丧母的,每年都会经受正月初二无娘家可回、而清明却要上坟烧纸的辛酸,所以才会有感而发。

        我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却很有见识,在本就很拮据的日子里,从牙缝里省出钱供我求学,让我这样一个祖祖辈辈都从土里刨食的农村娃吃上了公家饭,但母亲却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因病辞世,没有享上她最疼爱的小女儿的福。母亲辞世后,清明节、寒食节就成了我心深处最不能触及的痛。每年这些节气,我都会给母亲上坟,虽不会像别人那样坟前痛哭,但我会很仔细地整理一下母亲坟头的迎春花,平静的外表下是隐隐作痛的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每读到这句诗,我都在想,诗人是经历了怎样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才能产生如此惆怅与无奈的情思、写出如此让人痛彻心扉的诗句。多年以来,在相继送走了父母后几乎每年都要几番出入殡仪馆,送走了好多好多的人,有无话不谈的朋友、有共事多年的同事、还有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们有的是寿终正寝、仙然而逝,但更多的则是因为疾病,甚至意外,所以每去一次殡仪馆,那种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都长久地萦绕在心头。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我曾亲自送走的故友旧交,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点滴往事、想起他们交谈时爽朗的笑声、想起一起共事因意见不合的争吵、想起他们对自己心愿未了的无奈、想起他们弥留之际对生命的留恋,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让我的心底泛起一丝丝温暖。有一个好友因病去世,他的电话号码我保留了很久都不愿删去,然而就在一个不经意间,有微信短信提示他要加我为好友,一瞬间我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恍恍惚惚不知是真是假。对着手机看了很久,才回过神来,大概这个电话号码报停了以后又被别人启用了,无奈之下我终于删去了这个号码,但对朋友的思念会因这个号码的删去而消失吗?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已到中年的我,对生生死死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死亡只是作为人的医学生命体征消失了,但这个生命的意义和曾经存在的价值会永远留存在亲人的心中。而作为生者,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追思、可以去缅怀,但更多却要更勇敢地、更坚定地、更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承受生活中的不幸与磨难、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带着亲人、孩子去田野踏青,摘一朵野花、采一缕春风;在炎炎夏日里,陪着爱人踏足远行,去凉爽的北方避暑;在秋高气爽的午后,和三两个好闺蜜去野外游玩,放一放风筝、向白云招一招手;在天寒地冻的黄昏,和至爱亲朋围炉品茶、促膝而谈,或者是对一部电视剧的吐槽、或者是对一本书的欣赏……就像是人海子写的那样是“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唯有这样,才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回报、最深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