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吟唱生态韵 碧水滋润阎良美

09.11.2015  22:39


中国航空城—阎良,地处渭河之滨,位于西安市东北方向40公里处,东与渭南市相邻,西与三原县接壤,南以清河为界,与临潼区相望,北倚荆山塬,与富平县毗邻,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8万。阎良自古地灵人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铸鼎荆山以安天下,秦孝公重用商鞅在此变法,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阎良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战略要地,自1966年建区以来,经过数以万计的开拓者和建设者的顽强拼搏,已从昔日的渭北农业小镇,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今天享誉海内外的集飞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试飞鉴定、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国航空城。

创建 推动科学和谐发展

站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阎良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自2009年正式启动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以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以生态区创建为载体,坚持创建为民生、创建求发展、创建促和谐,实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环保监督,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区形成了上下互动、城乡联动、全民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阎良区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区。一座绿色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之城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以明确的工作任务凝聚人心。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大力推进阎良区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高我区省级生态区创建成果,2013年阎良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一环五片区”的发展思路,依据国家级生态区具体建设指标,制定了《阎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施方案》,对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创建步骤、创建任务、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的要求。

以健全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区委、区政府每年与各单位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把生态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与领导的政绩评定、岗位流转直接挂钩,确保了创建任务的有效落实。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全区环保工作设置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在“两镇”、“五办”、“两区”成立环境保护所,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壮大基层一线生态环保管控力量,做到了生态创建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局面。

以持续的财政投入提高效率。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 2012年到2014年累计投入23.23亿元,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 4.6%以上。

截至目前,阎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级建设标准。全区已建成国家生态乡镇7个,实现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已创建成区级以上各级生态村46个,占全区80个行政村的比例达到57.5%,生态区创建成果显著。

创建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过程,为生态创建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百姓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始终是阎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阎良区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治污减霾工作,破解城乡生态环境难题,着力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治气,铁腕减霾。近年来,全区以治污减霾作为“民生一号”工程,以“压煤、抑尘、减排、增绿、禁烧”为重点,始终坚持“依法治污、科学减霾”,确保空气质量达标。一是加大燃煤锅炉拆改,全区2013年到2015年,共拆改锅炉66台累计521.4蒸吨,完成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16台,“煤改气”锅炉17台。2014年建成2台165蒸吨的城北供热中心并投入运行,在全市第一家实施燃煤锅炉 “超净排放”标准;二是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建立健全职能部门日常管理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制度,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建设工地实施“六个100%”标准,落实拆迁工地“湿法作业”;三是实施有机废气治理,2013年在全市率先完成32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治理工作,对西飞等重点企业实施有机废气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全区30余家中等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完成餐饮油烟整治;四是全面实施秸秆禁烧,连续三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推广秸秆青贮、秸秆气化等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6%;五是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依法取缔小塑料颗粒厂等“新五小”违法企业10余家,关闭北塬砖厂20家。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3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8天,2014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2天,2015年截止10月底,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6天,空气质量连年提升。

治水,厚德载物。阎良区积极实施“碧水”工程,加大辖区污处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近年来区内已建成“区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西飞公司综合污水处理厂和两镇污水处理厂”等各级别污水处理设施7家,日处理能力累计达到4.5万吨,完成2个中水回用工程再生水取水点建设,辖区内基本实现了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全收集,处理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全面实施石川河综合整治工程,2013年投资8亿元,对区域内19.6公里石川河实施全域治理,目前完成4.7公里的整治任务的主体工程建设,已形成景观水面。提高城乡饮用水合格率,实施城乡供水引黑(河)入阎工程,投资3800万元建立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城市二期供水厂,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

举弃,变废为宝。投资6800万元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组清扫、村收集、镇街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模式,全区配备农村专兼职保洁员637名,成立7个镇街保洁公司,配发农村专用环卫车15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2%以上。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4149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7%。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覆盖。

利田,促农增收。完成丰宣等8个设施园区建设,新增设施农业8000亩,实施绿色防控示范技术500亩,成功创建大荆山等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49个, “三品”种植面积达到61.2%以上。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30万亩,全区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230千克/公顷。全区20家规模化养殖场中已完成污染治理工程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1%以上,农村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2014年,阎良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7元。

创建 展示生态文明形象

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关键在基层。阎良区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搭建更加贴近群众的宣传平台,对群众进行全方位、高密度、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生态区创建工作。

唱响“环保五进曲”。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主要节日为依托,每年在区内开展环保主体系列宣传活动10余次;以绿色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以编发环保政务信息为载体,依靠省、市相关媒体,宣传报道我区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扩大阎良生态名片效应;以环保投诉处理工作为渠道,环保分局12369投诉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群众环境满意率逐年提高,2014年底,群众满意率达到99.5%以上。同时全区绿色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已被省市区命名的绿色文明单位有50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7家,区级28家。

打好“绿化牌”。绿色是阎良最美的城市名片。阎良区以“绿色阎良”工程为抓手,按照“一屏、两带、三廊、十园、百点、千网”总体思路,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标准实施城市森林化、乡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项目、河流绿化项目等6大项目。全面完成了村庄“三化一片林” 、石川河、荆山塬等绿化任务。截止2014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52%以上,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62.01%以上。

下活“节能减排棋”。阎良区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工业企业向生态化转型步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三种措施和政策宣传、减排专项资金申报两个服务到位,促进企业主动配合政府完成减排工作,2014年削减COD91.89吨,削减SO2687.96吨,氨氮削减12.04吨,超额完成减排目标任务。实施节能“五个一”工程,深入推进低碳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辖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13到2014年累计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项目128个,其中登记备案116个,组织专家评审12个。两年内投入节能资金73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西飞公司和百跃乳业等一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和节能重点工程,2014年阎良区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46吨标煤/万元。

促建“生态航空游”。 2009年实施航空城生态一日游来,不仅推动了阎良旅游业大发展、商贸大繁荣,也走红了农家乐,兴旺了瓜果蔬菜种植户,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为航空城聚集人气,率先建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插上隐形的翅膀。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随着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阎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航空城市民将会以“智慧诚信、追求卓越”的情怀,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胆魄,向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日臻和谐的目标奋力前行,不断谱写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崭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