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供给侧改革用好加减法

15.02.2016  07:11
 

  2月14日,上班第一天,在召开的渭南201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渭南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渭南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既下势抓好煤炭、钢铁等过剩、落后产能的关停淘汰,又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技改等,适应市场需求,形成新的产能,决不能只破不立、“一关了之”。

  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渭南一方面出现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问题,全市58处地方煤矿,实现全部正常生产的矿井只有5处,现有住房存量1.5万套,面积170万平方米,钢材和水泥产能分别为613万吨和946万吨,不同程度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渭南人均GDP只达到全省的60%左右,全省360万贫困人口,渭南就有60多万,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不能简单的关停减速,而要通过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将过剩落后产能转化为新兴、高科技产业,补齐全市产业发展的短板。为此,今年渭南的煤炭企业主动与省上相关部门加强对接,积极争取煤电铝一体化、煤气化、焦煤直供电等项目,稳步实施好转型转产,从而补齐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短板。 

  “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就是抓好落实,从现在开始、从眼前做起,各级各部门要抓早动快,营造出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说。(记者:陈圣强)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