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小麦增产显著

13.06.2018  23:15
    近日,渭南市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小麦收获已经完成,技术人员对小麦产量进行了测试及实际称重,亩产量达到了462公斤,较常规播种增产8.20%。 去年冬季小麦播种阶段,渭南市遭遇强降雨天气,土壤墒情过大,机具无法进地作业,小麦播种时间为11月28号,较往年推迟了十天左右。在这种特殊播种条件下,项目组经过研究讨论,决定通过增加播种量来提高基本苗数的方法,弥补由于推迟播种而减少小麦冬前分蘖带来的影响,加上今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该市普遍遭受一次霜冻天气,扬花期又遭受大风强降温天气,小麦植株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大部分小麦产区的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小麦产量。市农机推广站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通过领导精心组织,采取了科学播种、合理施肥、及时灌溉、综合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利用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和小麦宽窄行种植模式,增强了抗旱、抗寒和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了春季返青期苗情转化,壮苗增加,与传统播种小麦相比植株粗壮、穗大粒饱、光亮、均匀、无病粒。监测结果显示,小麦常规播种亩穗数31.9万,穗粒数28粒,千粒重47.81克,亩产量427公斤,保护性耕作亩穗数达到了33万,穗粒数29粒,千粒重48.24克,亩产量达到462公斤,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增产效果显著。 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技术引领作用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受到了示范区群众的高度赞赏,成为示范区群众学习的样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                  


渭南市农机推广站       汪金桂 仲国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