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17.05.2016  00:43

2016年5月12日《科技日报》第四版

      投资沃土,区位优越
      渭南是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十佳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渭南地处祖国版图几何中心,“北京时间”从这里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神舟系列飞船在这里得到全程遥测。“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个国家级经济区在这里叠加。
      渭南高新区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区五大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渭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毗邻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属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郑西、大西2条高铁在此并站交汇,18分钟达西安,2小时到达郑州、太原,5小时进北京,8小时直达广州。
      渭南高新区正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紧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面吹响““第三次创业”的号角,继续谱写“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动人新篇章。
      工业立区,基础雄厚
      渭南高新区坚持“特色、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规划引领、产业带动、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等举措,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3D打印培育基地两大优势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以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园区——陕西沃特玛新能源有限公司、西部锂电池产业基地——天臣新能源、液晶显示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沃泰电子、高效LED光源及灯具生产基地——渭南光电工业园、以3D打印基地增材制造用雾化粉末新材料研发企业钢研院安泰科技公司为代表,形成了陕西东部最大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领域,中联重科、陕西北人印机、科赛机电为龙头,重点建设土方工程机械、印刷机械产业基地,形成了陕西最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精细化工领域,渭化集团、金堆城渭南工业园、标正生物科技为龙头,重点建设新型煤化工、钼化工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了关天经济区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同时,以“利君中药”、“渭南职教”为代表的现代医药、职业教育等产业,正依靠国家级的战略推进和优厚的扶持政策,快速成长,日益形成具备整体竞争优势的专业性功能产业园区。
      配套完善,承载力强
      渭南高新区坐拥渭南科教园区职教资源,背靠西安百所知名高等学府、科研院所,能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和技术创新需求。区内“四纵五横一环”的城市路网四通八达,水、电、气、热、网等生产要素齐备,金融、保险、法律、会议会展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学校、医院、银行、酒店、商业中心等城市基础配套一应俱全,投资25亿元的渭南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实现住宿、购物、餐饮、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成为中心城市的一个商业亮点。
      创新驱动,人才集聚
      渭南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取搭建平台、奖励、补贴等形式,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引进培育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等。
      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省内12所高校开展合作共建,近百名专家教授常年服务高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携手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引导区内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创新技术瓶颈。
      目前,区内共有14家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各类专家工作站6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企业研发中心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在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
      根据区内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建成渭南创新创业中心、3D打印孵化器和容厦电子商务园三大服务平台,解决小微企业初创阶段研发、测试、实验、孵化难题,目前已经入驻企业60余家。
      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是国内建设最早的专业产业基地,始建于2013年6月,占地面积460亩,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分为综合服务区、研发孵化区、产业加速区、仓储物流区4个功能区。
      基地通过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院校和机构支撑、金融机构为保障的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全新服务体系,积极开展3D打印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推广、产业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应用开发,科技企业孵化工作,加速产业化发展,提升陕西智能制造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目前已有西安交大、西工大、中国钢研三个3D打印研发团队落户,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以及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等43名国内知名的3D打印专家,国内72位新材料专家与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支持产业发展。基地联合高校院所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等4个协同研究机构,建成激光加工、检验检测、数据处理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行业发展,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积极导入产业投资、风险投资和担保机构,支持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和孵化了西安瑞特、陕西恒通、陕西增材院、陕西路通、渭南鼎信、陕西三缔等20户企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
      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增材制造产业化推进会,获得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陕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3D打印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基地多项成果应用于工业领域,摸索出相对成熟的产业化模式;培养了一批3D打印专业化企业和人才队伍,在产业化推进方面树立了品牌、形成了规模、实现了率先突破。
      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将围绕3D打印的工业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示范,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十三五”末,形成10—15家具有领先技术和特色优势的骨干企业,引进配套企业200户以上,培育3—5家上市主体,打造5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建成创新动力强劲、创业环境优越、品牌效应显著的国家级3D打印产业化示范基地。
      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渭南高新区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机遇,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鼓励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全力打造动力电池第五大产业集群,将渭南建成西部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占地4000亩,集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及整车制造、展示体验、物流仓储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主要包括制造区、研发区、仓储物流和商业生活区四大功能区。其中制造区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及整车制造区。研发区占地1000亩,主要包括研发中心、展示体验中心和示范充电站三大板块。物流仓储区占地300亩,主要建设物流仓储基地,满足园区内制造企业物流配送需求。商业生活区占地700亩,主要建设人才公寓及商业设施,可为高层次人才、企业员工提供完备的休闲生活环境。建成新能源汽车展示及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全程监控全市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
      已入驻企业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是香港天臣控股的天臣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25亿元,计划在渭南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分三期建设日产动力锂离子电池达到50万只生产线3条,年产值将达到4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将于2016年8月建成投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核心企业——陕西沃特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占地约790亩,计划两年内建成10GW圆柱锂电池生产线,引进5—6家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投资建厂。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4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标准厂房、研发楼、职工倒班楼、餐厅等主体及二次结构全部完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