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持续发力紧盯空气质量改善不放松

31.05.2016  16:57

    随着全市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号角的吹响,渭城区举全区之力向大气污染宣战。以五十天大气污染集中整治为抓手,确定了辖区八大类55个大气污染重点项目进行逐一整治,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类污染防治专题会、联席会、约谈会、问题交办会、督办会等依次召开;区环保、住建、水利、工商、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齐上阵,全区上下全力奋战,空气质量下滑趋势得以急速扭转。

    源头治理,全面整治。 区政府制定了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效包抓机制,区领导和部门分类包抓,以各类施工工地、道路保洁、渣土运输、物料运输、裸露地面、机动车扬尘、露天烧烤、工业排放、企业堆场、散煤销售等大气污染重点监控源。逐级夯实责任,对重点项目明确整治标准、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大力营造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集中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该查封的查封,该关停的关停,铁腕治污,绝不手软。

    加大建筑工地扬尘防治。 由区住建局、区城市建设征收补偿办公室分别牵头,各相关街办配合,全面排查全区建筑、拆迁施工,逐家整改落实“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等六个100%防尘措施,采取蹲点工作法,确保每个工地都有人抓、有人管。对达不到整治要求的企业,坚决不得开工建设。区水利局强化对河道施工扬尘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裸露地面。对“日月星城”、“咸阳湖二期等”35个工地的建筑物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及裸露地面全面进行绿网覆盖,覆盖面积约11万平方米,增加施工围挡2600多米;对11家不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建筑工地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文锦新城、铁建路等7家建筑工地下发了停工通知。

    重拳整治露天烧烤、餐饮行业油烟和煤炭市场。 由区创建办牵头,区市容、综合执法 、环保、市场监管、街办组成联合整治组,从5月5日开始,每日分成严控片、中山新兴片、文汇渭阳片三组对辖区露天夜市烧烤摊点、乱摆乱卖、乱拉乱挂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由区市场和质监监督管理局负责,督促餐饮行业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油烟净化装置,使用清洁能源,确保5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目前,全区共出动人员480余人、车辆52台次,累计取缔夜间占道经营摊点120多处,依法暂扣违规烧烤炉、桌椅等经营工具450多件。由周陵办牵头,5月底前全部取缔辖区内的煤炭销售点。

    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监管力度 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实现污染防治全时段、全过程监控。重点加强对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大唐渭河热电厂、长庆石化分公司、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重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持续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中玻(陕西)新技术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环境违法行为,处以100万元的高限处罚。

    积极推进燃煤锅炉“清零”任务。 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八方纺织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拆改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列入“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作任务,因其涉及两企业8000余户、近30000群众的冬季采暖问题,拆改工作进展缓慢。环保分局通过与两户企业及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咸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多次协商,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已于5月10日起开始拆除燃煤锅炉,陕西八方纺织有限公司承诺近期开始拆除工作。

    强化道路清扫保洁。 由区市容局负责,增购机扫设备,加大道路湿法清扫保洁力度,严格落实“一日三扫、全天保洁”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道路洒水压尘频次,辖区内主干道路每天洒水压尘不少于8次,示范区每天20:00以后洒水5次以上。每周对扬尘问题突出的道路、绿植进行一次全面冲洗。同时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消除各类卫生死角。

    全面整治渣土车。 由市综合执法局渭城大队、区交警大队负责,加大渣土车、工程车检查力度,在文林路与文科一路、东风路与文林路两个十字设立固定巡查点,确保24小时巡查不间断,对超载运输、覆盖不严、沿路抛撒等行为严管重罚。同时,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严格规定渣土车、工程车行驶路线,坚决杜绝在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内行驶。

    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 我区制定下发了《渭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对渭阳、周陵2个示范区范围内的89个项目逐一整治。按照“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6月20日前建成渭阳、周陵2个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对示范区实行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坚决做到“三无四禁止” 即:无燃煤、无裸地、无堆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露天焚烧、禁止喷涂作业、禁止大型货运车通行的要求。全面整治示范区内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VOC)等各类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