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聚力追赶超越促发展 奋力奏响建设宜居城市新华章

29.09.2019  12:02

   西安网讯   9月27日,西安市政府召开系列发布会灞桥区专场。此次发布会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灞桥区的巨大变化,灞桥区区委书记贠笑冬,常委副区长曹忠奎等同志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了灞桥区70年来的发展成果,并回答了记者问。

  区委书记贠笑冬表示,70年来,灞桥人民在党的坚持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作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区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宜居灞桥、打造最美城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水岸灞桥”“森林城市”雏形显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富有灞桥特色的发展之路。

   坚持质效并重,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灞桥区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区域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18年GDP完成480.78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942.7倍,近十年来增速持续保持全市前列,特别是2014年至今连年排名全市前三;财政收入十年来始终保持近20%增长,连续突破10亿、20亿、30亿元大关,2018年完成39.04亿元,是1978年的776倍;固定资产投资1978年以来累计完成0.41万亿,近十年来增速始终保持在全市前五。

   坚持生态为基,深绿色城区彰显新魅力

  灞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截至2018年累计植树110万株,绿化面积是建区初的2.5倍,目前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43%,洪庆山森林公园、白鹿原鲸鱼沟已经成为城市后花园。累计投资12.8亿元,扎实开展浐、灞、渭河综合治理,灞桥生态湿地公园蒲苇勃发、鹭凫潜翔,改变了过去垃圾遍地、荒滩四野的景象,被群众誉为西安“新美景”,建成绿化广场44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88平方米,现代建筑与景观园林交相辉映,生活环境更加宜居。2018年完成了被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污染的唐家寨水库整治工作,昔日恶臭扑鼻的臭水坑已变成波光潋滟的清水湖,今天的灞桥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正逐步成为西安城区的生态绿肺。

   坚持产城融合,城市面貌呈现新巨变

  灞桥区坚持将城中村改造作为高质量城市化的主抓手,近十年是城中村改造数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十年,截至目前,拆除城中村、棚户区54个,拆除面积约1431万平方米,其中在浐灞生态区拆迁17个村,约461万平方米,确保了世博会顺利举办和丝路国际会展会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在国际港务区拆迁21个村,约467万平方米,有效保障了“长安号”通车、西安奥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在东三环建设中涉及拆迁15个村,约37万平方米,全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约58平方公里,现代化社区取代落后旧貌,大都市形象日益彰显。

  同时,灞桥区近十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迅猛,新建城市道路76条106公里,面积264.5万平方米,堡子村转盘综合改造成为全市地铁上盖商业的典范,二级路网洪庆山路段被市民誉为西安最美盘山路;新的城东客运站建成运营,区域内地铁线路2、3号通车,5、6、9号正在建设,群众真正融入大都市生活圈,生活富有“国际范”。通过“腾笼换鸟”加快纺织城老工业区改造,以一区之力,投入14亿元,顺利完成了西纺集团搬迁改制,西北一印老厂区已经变身为文化创意街区,把全省最大的国企破产案办成了最大的民生工程,西安纺织城老工业区被列入首批“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纺织城地区综合改造成为全国新样板,70年代的西安“小香港”华丽蝶变,再次焕发新活力。

   坚持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展开新画卷

  灞桥区既重视村容村貌整治,让农民生活得舒服舒心,又重视产业发展,让农民富起来自信起来。建成了鲸鱼沟旁的西车村、樱桃谷所在的西张坡村等美丽村庄示范村16个,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在灞桥召开,美丽乡村与繁华都市相得益彰,过去的破落乡村变成市民向往的好地方,灞桥正在绘就农村生活新画卷。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48个,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农业示范园38个,“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被认定为全国知名品牌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连年成功举办樱桃旅游节、洪庆山槐花节等活动,利用闲置农宅建成了一批精品民宿,群众纷至沓来;刚刚建成的白鹿仓已成为全省民俗旅游新热点,年游客量过千万,其中小吃街、房车营地、航空营地等深受游客喜爱,农业产业升级、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西安最美乡村公路58.6公里,近十年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累计达到441公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厂6个,在高桥、南寨村分别建成2个全市最大的农村污水处理厂;积极实施农村无害化户厕提升改造,2019年完成1210座,农村群众携手进入小康新生活。

   坚持文化为魂,宜居灞桥增添新活力

  将历史资源、生态资源与经济资源紧密结合,彰显灞桥独有人文气质。将原纺织厂区进行保护利用,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建成的半坡国际艺术区共引进文化企业117家,正在建设纺三路苏式街区和常乐尚都铁路主题公园,把旧厂区改造成了综合性艺术园区,停产空置的旧厂房成为文艺创作的艺术殿堂。大力实施半坡博物馆周边环境改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凸显灞桥文化传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奖励资金、发展基金和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平台,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兑现文化企业奖励扶持资金422.2万元,真金白银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增进群众新福祉

  灞桥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的“两个80%”用于民生,并逐年增加。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306元,位居全市第二,是1978年的近9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95元,位居全市第四,是1978年的84倍。积极推进“名校+”工程,近十年来引进、创建铁一中滨河中学等中小学名校15所,改善提升学校77所,增加学位45919个,民生难题逐一缓解,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区域发展改革成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的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打造“十五分钟便民圈”,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探索创新的“358”人民调解模式得到中央综治办、国家司法部肯定,城市驿站“微阵地”成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灞桥区委书记贠笑冬表示,接下来,灞桥区还将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追赶超越,全力打造大西安东部增长极,加快建设宜居灞桥、打造最美城区。

编辑:韩涛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灞桥区做好教育优质资源均衡文章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本报讯(记者顾荣)“办学质量高,就在家门口,西安网
【地评线】秦平:70年70城,让家国情怀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