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大栅栏

28.03.2015  17:43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没有逃出北京的王公大臣、皇室近支、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这回咱们说说平民百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艺人们在义和团暴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年多的困苦生活。

  人们常说:“逢场作戏”,这话就字面的意思也可以说成“没有‘场’便作不了戏”。这个“”指的是剧场——旧称“戏园子”。

  1900年义和团暴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后的一年多里,大批戏园子被焚毁,幸存下来的也因为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无人有心情听戏,许多戏园子也不得不停锣关门。没了戏园子,艺人们失去了“作场”的“”,生活无着,只好改行。

  戏园子被烧毁,最集中、突出的一次是大栅栏大火。

  凡到过北京的人,没有没到过大栅栏的。咱们把话题扯远点,先说说大栅栏。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兵祸,工商业遭到严重破坏,“商贾未集,市廛尙疏。”为繁荣经济,明永乐年间“奉旨在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招商居货,总谓之廊房”。“廊房”就是临街的铺面房。由官府出资兴建,租给商民使用(有点像今天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意思)。北京前门外大街便建成一条条廊房街,如今还保留着那时的街名——廊房头、二、三、四条。很有名的大栅栏,那时叫廊房四条。

  明朝时,为维护社会治安,夜间实行宵禁。1488年官府命各街巷路口一律安装栅栏,夜间关闭禁止通行。廊房四条因宽过其它街巷,栅栏自然比较大,因此人们习惯称这条街为大栅栏。

  1644年清兵入关后,睿王多尔衮下令内城被旗人圈占的官府、民宅、商号,一律迁往南城,商户免税三年。这措施促进了外城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前门外一带便热闹起来。以大栅栏为中心的商业区内便有康煕、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几朝间设的,直到如今仍然生意兴隆的同仁堂老药铺、六必居酱园、月盛斋马记老店……

  康煕以后,大清律有“内城逼近宫阙,禁止开设戏园、会馆、妓院”的禁例,所以这些行业也都慢慢集中在前门外及西城地区。大栅栏以南,有名的八大胡同,便是妓院集中之地。

  因这条“大清律”的禁例,戏园子也多分布在外城。除少数座落在朝阳、阜成、德胜城门外关厢地区外 ,也都多数设在前门外 ,如内市的广和楼、鲜鱼口的天乐、孝顺胡同的燕喜堂等等,多达二十余家;仅大栅栏这条二百七十米长的商业街上就有大亨轩、广德楼、庆和园、同乐园、庆乐园、三庆园、中和园七家戏园。

  1900年5月义和团开始烧敎堂、搜杀敎民,攻打使馆,打砸焚烧一切贩卖洋货的商号。大栅栏大火,便是因义和团焚烧兼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引起的。有本书叫《庚子记事》,记1900年阴历5月20事说:“义和团焚烧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不料团民法术无灵,火势猛烈,四面飞腾,延烧甚凶……

  自清晨起火,直至次日天晓始止,延烧一日一夜……计东面烧至前门大街路西为止,后路以东株连;南面至粮食店、王皮胡同口为止。西面至煤市街,大齐家胡同为止,观音寺小李纱帽胡同、杨梅竹斜街万福居为止;北面西河沿排子胡同口为止,西月墙至城墙为止。”前门大街路西成了一片瓦砾,损失十分惨重。

  熟悉北京的朋友可以想象得到,按《庚子记事》所记述的火灾范围看,前门外二十余家戏园,被焚毁的少说也有十至八九,大栅栏内的七家戏园自然无一幸免。(摘编自澳门日报 作者:穆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