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乡土游呼唤中国人心中的根
新华社西安4月4日电 记者郑昕 李树峰
“‘上山如猛虎,过河水上漂。’这说的是地老鼠独轮车。‘木龙、木龙,越摇越红,供吃供穿,确保平安。’这指的是纺线车。”陕西西安临潼区72岁的李树森,一边把玩着自己做的木质农具模型,一边念出了父辈教给他的儿歌。这位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建立一个中国农具模型展览馆,让年轻人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农村在很多中国人眼中成了一个遥远的词汇。不过,随着近年来乡村游的火热,李树森的愿望通过旅游的方式正在成为现实。曾在农村打拼的人们回忆起了奋斗的岁月,生长在大城市的人体味到了祖辈们耕耘的艰辛,乡土游挖掘出了中国人心中,与土地那份斩不断的牵挂。
“逛庙会、听秦腔,看皮影戏、万人说书、篝火晚会”,每到节假日,陕西礼泉县袁家村里游人如织,小吃摊旁的木板凳一直热乎着,碾磨辣椒面的驴绕着磨盘不停喘着粗气。在这个以乡村体验为亮点的旅游区,来自陕西西安、咸阳等地甚至甘肃、河南等外省的游客纷纷赶到这里,回味乡土的味道。仅仅今年春节长假的7天时间里,袁家村共接待游客81万人次。
而在陕西兴平马嵬驿,这个曾经杨贵妃的殒命之地,也由于民俗文化村的开发而再次变得人潮涌动,周末假期常常车位难求。陕西热闹的乡村游成为了拉动本地消费的增长点,预计2015年,陕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将超过一亿人次,收入突破120亿元。
不仅是陕西,全国各地的乡村游,也正在成为不少城市人在厌倦“坐车、拍照、看景”的枯燥式旅游后,发现的旅游新“富矿”。甘肃省庆阳农耕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局的贾堡闳说,当地开发的周祖农耕文化园提供农业展示与互动,还同中国农业博物馆合作成立了庆阳分馆,已成为当地旅游的品牌。
2014年,中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2014年的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目前,全国有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
“城市病催生了乡土游的红火。”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教授说,城市的噪音、大气污染,这在农村中还是很难见到的,而农村的设施、环境,以及乡土菜肴,让不少人产生新鲜感。“每到周末自驾车到城市周边,过一天慢生活,虽然算不上是度假,但也能够把在城市中的那种紧张放松下来。”
民俗文化展示、民间美食品尝、农耕文化互动体验,是乡土游能够日渐受到青睐、吸引到越来越多游人的独特之处。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土情。
“越是成天走在水泥路上,我就越想念以前每天上学时踩过的山间土路甚至泥路。”59岁的白向吉是西安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从农村里走出的他,对于乡间的气息有着特别的情愫。“不仅是乡村游,只要去爬山时看到农具、水井、老黄牛,我都会心潮澎湃,回忆起以前单纯的满足与幸福。”
“乡村旅游是土地回归、心灵回归和传统文化的回归。”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丁华教授说,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投资者和建设者都要有这个理念,这样才能有持久魅力。未来对于乡土文化旅游的挖掘,更要从简单的“农家乐农家饭”转型成为“上山下水体验乡村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