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广播评论:垃圾围村亟待破解

29.07.2015  13:55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今日点击》)近年来,随着我省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乡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垃圾围村、污水随意排放问题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近日,省人大环资委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组到我省的关中、陕南进行专题调查,寻找垃圾围村的破解之道。

    为什么垃圾围村、围城现象日益严重?破解垃圾围村的关键点在哪里?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观点面对面》,一起展开探讨。

    主持人:好,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做客直播室的嘉宾,中国科学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梁军,今日点击记者支磊,欢迎二位!

    “垃圾围村”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我们热评听众对此也十分担忧,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听众:兴平市西吴镇的那个村子,还有西咸新区沣东镇的渔王村,垃圾污染确实还挺严重的,田地啊水啊都被污染了。这细想还真挺可怕的,长此以往破坏不是一条河、一块地,而是整个生态环境!不赶快行动,今天是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将来迟早有一天,垃圾会堆得到处都是啊!

    主持人:这位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梁老师,对垃圾围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您怎么看?

    梁老师:怎么看?历史地看,系统地看,客观地看。首先,从历史的维度看,垃圾围村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日渐普及和进入我们的生活世界引起的。其次,系统地看,不管从全国还是我省,农村垃圾处理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这里面有农民环境意识的问题、有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被绑架的问题、也有地方政府多年来的施政理念落后的问题等等,是一个需要系统予以反思和解决的问题;再次,客观地看,垃圾围村尽管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是目前的负效应还在可控范围内,同时,部分地方的政府和群众都已经开始行动,也有一些较为成功的样本和典型,全国和我省都有,值得在全省大力宣传、推广。

    主持人:从过去大家一度关注的垃圾围城,到现在日益凸显的垃圾围村,如何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下必须引起高全社会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梁老师,听说最近您也在做垃圾围村这个问题的调研,请您给我们分析一下垃圾围村、围城问题的成因?

    梁老师:是,我一直关注这个问题,今年暑假我准备启动一个这方面的专题调研。接着我上面的话往下说,垃圾问题是人类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承受之痛。牛郎织女和陶渊明时代的乡村田园不存在垃圾围村的情况。那时候所有的生活垃圾甚至建筑垃圾都是可循环可降解并且是减量化的,真正的3R经济。今天司空见惯的一次性垃圾根本见不到。我们70后小时候的农村也是这样……;有人也许会说,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比我们早,为什么他们这方面的问题不突出?实际上,不是他们问题不突出,而是他们不断地在寻找新的方法,比如垃圾分类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大家较多地听过后发优势,但是在环境问题上,还有一个后发劣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虚心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我们现代化的速度越快,后发劣势越明显,如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

    主持人:通过节目我们也了解到,我省也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整治农村环境,推广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但为什么这在一些乡村中没有得到改变呢?支磊,你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

    记者支磊:我觉得首先是资金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一些地方看到,确实也执行了省上推广的模式,其实咱们省在每个县也建立了垃圾填埋场,但是建立起来以后很多在运转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是经费不足,比如说村上保洁员的工资谁支付?公共区域保洁员的工资谁付?转运垃圾的费用谁付?有些地方就出现了什么呢,因为路途远,运送成本高,我就不愿意把垃圾送到填埋场。所以就导致了虽然垃圾填埋场建立起来了,但是垃圾却没有很好的处理。第二点我觉得,基层政府部门把农村垃圾污染处理这块还是没有重视起来。

    主持人:梁老师,您看政府部门也在努力改善垃圾围村的困境,但是要破解这一困局,改变这一现状,关键点在哪里?梁老师回答前我们先来听一位听众的建议:

    听众:改变垃圾围村的现状,我认为硬件设施必不可少,这是最基本的,垃圾需要有地方去扔呀!现在,很多农村里根本就没有垃圾桶、垃圾台,这一点,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另外就是生活习惯改变的问题,不能有了垃圾桶或者垃圾处理设备却是个摆设,这就需要农村群众慢慢转变观念、培养习惯了。”

    主持人:这位听众建议既要完善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又要改变农村群众的以往的生活习惯。梁老师,您认为如何破解垃圾围村的现状?

    梁老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广垃圾分类,加大监督检查,开展责任追究,适度加大补贴。

    主持人:我们看到省人大正在紧锣密鼓酝酿出台相关法规,依法对垃圾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治理。除了法规的规范,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微信听众 就有感受要和我们分享:

    听众:这些年我就明显感觉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以前好几天才装满一袋,现在一天就能收拾出一两袋,总看到楼下的垃圾箱满满当当的。好几年前的禁塑令现在看来收效也不大。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这个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环保、节约,以前买菜都是竹篮、布袋,随身还带着手帕,现在我们就要把以前的好习惯都拾回来。”

    主持人:听众建议要拾回以前的好习惯,减少制造垃圾,梁老师,您听后有何感受呢?

    梁老师:2009年我在西南交大开过一个会议,那次会议的承办者给大家每人发了一个手绢。还有现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开会合影基本上都不发相片,给一个网址自己去下载。总而言之,这个观念和习惯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

    垃圾围村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大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垃圾、污水问题需要政府主导,从制度建设上自上而下来解决,那么,改变对垃圾的处理理念,提高垃圾处理的科技含量,加强对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恐怕是未来一段时间解决“垃圾围村”的有效方法。在此,我们也要再次呼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减少垃圾制造,以实际行动关爱我们的环境,让“美丽陕西”、“秀美乡村”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