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广播评论:政务网站“撂荒”的背后

20.05.2015  17:52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评论《今日点击》)查找政务信息、咨询问题,除了通过114查找电话,登陆相关政府网站就是最快捷的方式了,但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慢、维护停滞不前的现状又让人望而却步。本是拉近群众与政府的距离的窗口为何变得门庭冷落?先请通过记者的调查探寻究竟。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做客直播室的嘉宾,陕西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法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吴琼华,今日点击记者沈正伟,欢迎两位的到来!

    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人都会通过网络浏览新闻、了解信息、寻找项目。然而,记者调查时发现,想要通过政府网站了解基层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信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正伟,先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基层政府部门的网站运营情况。

    记者沈正伟:这次我主要调查的是一些基层的政府网站,在市一级的政府网站,无论是市政府的网站还是市级各个职能部门,不管是时间的更新上还是提供信息的有效性做得都比较好,问题就出在县以下包括镇级的这些政府网站做得是相对比较差的。县政府的相对好一些,就是县一级比较冷门的一些机关单位,它的时效性非常差,而且也提供不了多少有效的信息。到镇上一级就更差了,甚至两年以前的信息都在那儿放着呢。

    主持人:记者在调查时发现,一些基层政府网站长期“睡眠”,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互动几乎为零,已经成为常态。吴老师,政府网站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它对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意味着什么?

    吴老师:政府网站的功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政务信息公开,二是网上办事,三是互动交流。政府网站的建设与运行状况反映了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依法行政水平,以及开展电子政务的能力与水平。

    对基层政府部门而言,建立和运用政府网站开展工作,既是执行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本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需要,也是切实加强对社会进行公共服务的必要手段。所以说,于法而言,政府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是法定要求,不按规定更新和维护就是违法;于理于情而言,政府网站是基层政府进行便民服务和了解民情、解决民需的现代化平台,反映了基层政府运用现代电子手段为社会进行公共服务的热情态度和能力水平。

    主持人:政府网站原本是一个宣传政策法规、展示政府动态、方便民众办事的窗口,可如今却成了摆设。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陕西,全国各地的不少基层政府部门网站也大都如此。对此,两位听众觉得不可理解:

    西安听众谢女士:当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现代化的手段,成为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工具,我们的政府网站怎么能继续睡下去呢?

    微信听众曾女士:政府网站就是网上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现实政府的影子。网站沉睡,就说明某些政府部门为民服务意识缺失,说深一点儿,我认为就是懒政思想在作祟!

    主持人:针对沉睡的政府网站,有网民曾经用打油诗这样来形容:“一张老脸,三年不洗;内容陈旧,文件过时;看过后悔,信则误事;现代工具,纯当摆设。” 两位嘉宾,你们觉得,政府网站长期“沉睡”的原因是什么?它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什么?

    记者沈正伟:政府网站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政府门户网站,为什么要把它叫门户,就是政府的门和窗户,你是两年前贴的窗花、对联,还在放着,红颜色的都晒成白色了,你说老百姓看了以后能相信你的权威性吗?至于长期沉睡的原因,我觉得是这样,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相比,因为商业网站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而政府网站是为老百姓提供有效的信息,你单靠工作人员的热情、态度、主动性去更新网站,这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大家把你份内的工作干好:及时更新、发布有效信息、做好网上互动。

    吴老师:我对正伟的说法还是比较赞同的,总体上来说,一些政府网站长期“沉睡”,既有客观上网站技术管理条件不足、网上办公习惯还未完全形成等原因,也有主观上不重视政务信息的社会公开、对服务老百姓的平台建设和运行摆样子、走过场的心态在作祟。某些政府网站的“沉睡”折射出当地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淡漠,是行政不作为现象在网络工作平台的延伸,是严重有损政府公信力的懒政、怠政表现。

    主持人:“沉睡”的政府网站不仅影响着群众的生活,也损害了基层政府部门的形象。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怎样培养政府部门的“互联网思维”?让基层政府网站不再僵死、鲜活起来,在传播形式、内容设置、服务意识等方面,基层政府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吴老师: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消费方式、社交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转变,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便捷的电子信息获取与交流反馈来消费、社交、工作,甚至消费、社交、工作领域在网络上呈现逐渐交叉叠加的趋势。政府部门务必要适应这种时代转变,要定位于公共服务,要善于运用被服务对象喜欢的互联网方式开展工作,利用好互联网工具,运用网络将政府与群众紧密连接起来,而不是将自己“网罗”封闭起来。

    基层政府网站运营要走出“僵死”困局,开创鲜活生动局面,务必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观念更新问题。基层政府务必更新传统行政管理观念,加强公共服务意识,将政府网站打造成群众信赖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机构人员、资金保障问题。专门技术机构和适当力量的技术人员是政府网站运营的必要条件,充足的资金保障是运营顺畅的基础。三是内容丰富发展问题。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政府网站要避免千网一面,要办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就要在内容板块设计上下功夫。除了应主动公开的法规政策层面的信息内容外,还要顺应社会需求,加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信息内容的开发、公布与交流,不断创新网络工作新模式。

    主持人:从今年3月到12月,国务院将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普查,我省也将清查基层“沉睡”的政府网站,提升网上办事水平。吴老师,这次全国性普查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吴老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部署从2015年3月至12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有效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普查的范围,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网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及下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网站)、国务院各部门(含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下同)及其内设机构网站,还有国务院各部门下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网站;普查的重点是各政府网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和服务实用情况等。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专门强调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六项任务,其中首先提出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最后提出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府网站的建设与运行与上述两方面的工作任务息息相关。此次政府网站的全国性普查活动就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落实,是为法治政府建设实实在在打好基础,显示了中央力抓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决心。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位听众对今天话题的观点:

    阎良听众刘先生:政府官网是百姓了解政府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唤醒“沉睡”的政府网站,有利于网民充分享受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有利于权力的公开运行,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认为一定要多方面努力、落实措施,让政府官网真正实现便民!

    主持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政府部门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在网络技术、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立一个畅通有效的网络沟通途径,对基层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哪些促进作用?

    吴老师:互联网时代,政府与社会网络沟通的畅通有效,能够促进基层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服务型政府,具体表现为:(1)用公开促进公正;(2)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3)由单向决定走向双向商议;(4)从怕舆论监督到引导舆论健康发展。

    主持人:希望政府网站都鲜活生动起来,成为我们老百姓参政议政、促进生产经营、办理生活事务的公共服务大平台!

    政府工作网站在建设初期,更多被看作一种时尚,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政府与群众间的距离,让政务更公开、透明。但是随着“信息滞后、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有人戏称“成了沉睡的懒汉”。近些年政府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发展,微博、微信平台的开通,让公众可以通过更多渠道了解政府工作和有关政策,同时大伙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那么,如何提高传播意识,规范运行,使电子政务既是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展现良好作风的有效载体,又是群众方便快捷的交流窗口,是当下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