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突袭30烈士牺牲 埋骨地变鱼塘望立纪念碑

09.10.2015  17:51

  9月19日,“八女从军”的故事登上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女主人公之一的许连英在节目现场提及自己为何会投身抗日战争时提到,自己在14岁那年亲眼见到十多位新四军战士被日军杀害,半夜时分,自己和众多乡亲一同安葬了这十多位烈士。近日,姚费庄退休教师姜善良向本报反映,经过自己多方询问,基本确定当天遇难的新四军战士有30多人。姜善良希望,相关部门能为这30多位烈士立纪念碑。

  日军突袭姚费庄

  “三十无名烈士”牺牲

  “关于姚费庄30位无名烈士的故事我早有耳闻,但是否和许连英在中央电视台所说的是一件事情,我并不确定。”姜善良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和询问,如今他基本确定许连英所说的遇害新四军的情况,就是姚费庄家喻户晓的“三十无名烈士”的故事。“许大姐在电视上说当时是1943年夏天,三十无名烈士牺牲的时间是1943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时间上是吻合的;徐大姐描述了当时日军在屋顶上用机枪向新四军战士扫射,这个情形也与三十无名烈士的情况一样,所以我现在基本确定许大姐说的就是这件事。

  姜善良说,在中共汉留镇委员会1995年编写的一本名为《昨天的故事》的书中,有关于三十无名烈士的记载。“这篇文章是姚费庄人李怀政根据当时还健在的姚长吉、韦锦发、李德广三人的口述整理的,文中记载了1943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上午十点多,一百多名日伪军乘坐汽艇直奔姚费庄,在小钢炮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对新四军五十四团龙潭大队发动猛烈攻击,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先后有三十多位新四军战士牺牲,村民们将这些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埋葬在了姚费庄东南角的阴街棵荒地上。

  烈士埋骨荒野

  修建工程时曾被挖出

  随后,在姜善良的指引下,记者采访了姚费庄的两位老人。

  李荣辕,今年78岁,据老人介绍,他知道姚费庄死了很多新四军的事情。“那一年,我10岁,平日里都在阴街棵那一带帮地主家放牛。有一天早上,我在放牛的时候看见阴街棵那边的荒地上全是血,草上面也沾着血,一大片一大片的,地上的土是翻过的,土里面也渗着血。”李荣辕回忆说,“当时我年纪小,看见这么多血怕得要命,赶快带着牛就回去了。后来听别人说我才知道,前一天日本人攻打过姚费庄,杀了很多新四军,战士们的尸体被乡亲们埋在了阴街棵的荒地上,我看到的那边应该就是埋尸体的地方。

  姚存忠,73岁,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并不知道当天放生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参加修建防风圩的时候曾遇到毛骨悚然的一幕。“当时为了防洪,我们在阴街棵一带修建防风圩,那时候挖土什么的都是靠人力,也没有什么机器。我们在挖土的过程中挖到一堆尸骸,当时只有尸骨,但是腰间的皮带扣还在,生锈了也看不太清楚,但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人告诉我们这个皮带扣是新四军的,当时尸骸很多,我们也没敢细数,为了对死者的尊重,我们将这些尸骸重新掩埋了起来。

  埋骨地变鱼塘

  希望立一块纪念碑

  曾任姚费庄支书的金兆标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时,阴街棵附近的荒地已经承包出去了,成为了鱼塘。“如今那块地方还是鱼塘,承包人在施工的时候并没有汇报过发现大量尸骸的情况,所以无名烈士的尸骸是否还在,现在谁也不清楚。

  姜善良说,自己努力搜集寻找姚费庄抗战历史,就是为了让后人能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有许多英雄儿女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奉献生命。“如今再寻找这些无名烈士的尸骨已经很困难了,我希望相关部门能为这三十多位无名烈士立一块纪念碑,让后人可以铭记历史,记住这些曾奋战在这片土地上的无名英雄。” 记者 宫 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