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引热议 专家推测秦陵存血祭祭祀坑

03.12.2015  16:12

  中新网陕西新闻12月3日电 (记者 冽玮 张一辰)记者3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对位于秦东陵四号陵园内的一处礼制建筑进行清理发掘时,发现了21个等间距分布的坑洞,是近年来秦汉陵墓建筑遗址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有专家推测该坑洞是当时秦人用来进行血祭的祭祀坑。

  秦东陵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秦都城咸阳之东,此陵墓埋葬着秦始皇的祖先,是其祖父母、父母等先辈的陵区,共有一至四号陵园。据《史记》记载,明确葬于秦东陵的包括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六人。

  时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备受关注,主人公芈月是以秦宣太后为原型,也就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领队孙伟刚副研究员认为,根据出土陶器等分析,四号陵园相对年代较早,是一座“亚字形”竖穴墓葬,拥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等级最高,故推测为秦宣太后的陵园。

  本次发掘区域位于四号陵园东南部,为勘探新发现的“”字形墓葬东墓道南侧。该建筑遗址的原始结构应为四面夯土围墙筑就的长方形,墙体两侧有廊房类建筑。根据考古资料推断,该建筑当为“”字形墓葬的享堂类礼制建筑。

  据孙伟刚介绍,由于坑洞分布于“”字型建筑内部,最初他们以为上述坑洞是用来立柱子的。但清理之后,在坑洞内并未发现柱础,仅有人为铺垫的三层黄土。

  孙伟刚倾向于这些坑洞是当时秦人用来进行血祭的祭祀坑。“血肉放入坑洞之中被掩埋,历经千年腐朽之后,肉眼无法看到痕迹。”目前,土壤样本已被送往相关机构进行检测。(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