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下的老算盘 鞭策我为乡亲努力做事

05.11.2015  01:45
核心提示: 父亲去世时,给我们晚辈唯一的,就是这个做生产队会计时用过的老算盘,他生前干公家事,一丝不苟,清清白白,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也让我们一家受益终生,这算是我家的传家宝吧。”11月3日,西安红色收藏家张德本先生回忆起父亲时,满满的自豪。

“父亲去世时,给我们晚辈唯一的,就是这个做生产队会计时用过的老算盘,他生前干公家事,一丝不苟,清清白白,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也让我们一家受益终生,这算是我家的传家宝吧。”11月3日, 西安 红色收藏家张德本先生回忆起父亲时,满满的自豪。

张德本向记者展示的老算盘,部分框架榫卯出现了损坏,硬杂木质地鼓型的算盘珠,做工精细的木质格挡上褐色熟旧的包浆,表明它历经岁月沧桑。

张德本说:“父亲张居易初小文化,能识文断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至上世纪60年代,在西安东郊月登阁村生产队担任会计,负责掌管生产队和社员们微薄的收入。1962年,39岁的父亲英年早逝,留下我们几个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我只有10岁左右,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家得到了乡亲们的极大照顾,生活得以基本保障,村上老人们说,这一切得益于家父任职期间,做事清廉,认认真真,一切为集体,赢得的好口碑。”

前些年,村中部分老人讲起父亲,还是竖起拇指。张德本说,上世纪50、60年代,国家实行供给制,月登阁村是种植蔬菜的专业生产队。作为解放初入党的老党员,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和其他社员一样,下地料理农活,种菜摘菜。每天傍晚,父亲和部分社员就会赶着马车或拉着架子车,将收获的一车车蔬菜交售到西安八仙庵、和平门等地的国营门市部,供第二天向居民出售,一干就到了凌晨。为了不让乡亲们的劳动成果打折扣,父亲在监督卸车、过秤、交售、记账的过程中,每次都亲力亲为,哪怕是为了几分钱,也一丝不苟,每到年底,生产队账目公布时,每笔账目总是一清二楚。日积月累,父亲作为村上的管账人,赢得了村民的高度信任。

“也许是巧合,或是来自乡亲们的信任,我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2008年分别当选村长、村支书,作为村上的带头人,从上任那天起,我一直以父亲的廉洁奉公作为做事准则。岁月流逝,现在由于年龄的原因,虽然已经从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下来,但每次看到这个老算盘,都鞭策我在为乡亲们做事的路上,不能停下脚步。”张德本说。

本报记者 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