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微信爱转“谣言”怎么破? 教你两招快速辨别

15.12.2014  13:58

  制图/唐保虎

    “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您每天刷牙就是在吸毒!不看则罢,一看冒汗!赶快换吧!”“公安局最新紧急通知,太可怕了”……经常玩微信的朋友大多都在朋友圈里见过类似的链接,并且会有不少年龄大的人对此信以为真,但事实上它们不少都是谣言。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强的规律性。

    朋友圈的谣言有很强规律性

    65%的主题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焦虑主题。

    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

    消息源往往专业性不强,且与所述主题相关性差。

    图片多,让读者“眼见为实”。还有用“毁容”、“有毒”、“致癌””等负面词语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

    80后和90后对谣言的辨识能力较强。

    父母玩微信爱转发“朋友圈谣言

    去年年初,西安市民王女士给父母更换了智能手机,并教会他们怎么使用。过了一段时间,王女士发现父母经常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链接,而据她了解其中不少都是谣言,慢慢的这些链接开始频繁出现在家人的微信群里。

    “我给他们说过那些大部分都是谣言,但他们没听进去,而且他们在推荐朋友玩微信的时候会重点提到朋友圈里的内容,有时候我妈还根据微信里提醒的内容改变家里的饮食,并认真地说这是微信上说的。”王女士说。

    和王女士遇到的情况类似,市民杜先生的朋友圈里也经常出现那些不知来源的信息。杜先生说,“这些链接大多都是负面的,类似于致癌、小孩丢失等,而且基本都是我的长辈或者年龄较大的同事、朋友发的,有时候一个人会连续转发这种链接刷屏。每次看到被这种无聊的链接刷屏,我就想直接把他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