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担心“身后事”求助本报

30.06.2015  04:28
核心提示: 近日,民政部印发《开展殡葬管理服务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本月起至9月底,省民政系统将在殡葬管理服务事业单位全面开展这项活动。连日来,殡葬服务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日前,一些读者致电本报反映,一方面对殡葬服务乱收费说“”,另一方面希望多关注一些困难群体的“身后事”,发动各种力量让他们安享晚年,安心“身后事。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讯(记者张艳芳实习记者李天娇) 近日,民政部印发《开展殡葬管理服务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本月起至9月底,省民政系统将在殡葬管理服务事业单位全面开展这项活动。连日来,殡葬服务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日前,一些读者致电本报反映,一方面对殡葬服务乱收费说“不”,另一方面希望多关注一些困难群体的“身后事”,发动各种力量让他们安享晚年,安心“身后事。”

市民求助

高龄独居老人一辈子没有生育

不久前,记者在劳动一坊社区一套老旧的平房内见到了89岁高龄的杨雪梅老人,平房采光不好,哪怕是在日光充足时也得开灯。一张木板床,一个简易衣柜,一张低矮桌子……几件家具就填满了老人居住的房间。房内一根灯绳横穿半间屋子,拴在床头上,社区工作人员穆森说,这是为了方便老人半夜开灯,防止绊倒。穆森告诉记者,杨雪梅居住的房子是她老伴生前单位分的,老伴去世后,她就独居在此。一辈子没有生育过子女的杨雪梅,早年曾收养一女,养女出嫁后就几乎不再联系了。社区也曾替老人想过办法,“以房养老”政策出台后,社区工作人员劝老人把居住的房子出租,搬到养老院去,这样做既有专业人员照看,不用再担心生病住院后没人陪护的问题,也能让生活质量提高不少。但是,毕竟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环境,老人哪里离得开?

靠低保度日老人最担心自己“身后事”

穆森说,老人现在每月就靠着老伴单位给的350元抚恤金和200余元的低保金生活。因为眼睛看不见,老人只能在外买着吃,可是一月500多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一日三餐无法保障,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谈话中,尽管老人的听力和视力都不是很好,但似乎能感知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又来看望自己了,拉住穆森的手,老人嘴里反复说着:“孩子,我现在就只想快点死,既不受罪,也不麻烦人了。”穆森难过地说,老人年岁太大,身体多器官出现老化,去年冬天生了一场重病,差点不治,开春才好了一些。从那以后,老人就很挂心自己的“身后事”。每次社区工作人员来看她,她都要念叨上好久,让人心生不忍。社区也是因为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又不好,所以希望能通过报纸的宣传,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关注,对老人进行救助。

特殊群体

妻女患重病家里负债累累

通过最近几天的走访,记者发现像杨雪梅老人这样情况困难的特殊人群不在少数。他们生活贫困,面对看涨的殡葬费望洋兴叹,“死不起”、“葬不起”成了他们的一个心病。

张建强今年57岁,和身患尿毒症的女儿相依为命,他身体不是很好,又要照顾患病的女儿,所以一直也没去工作,父女俩靠着政府发放的低保生活。和同龄人比,张建强看起来要苍老许多。

1996年,张建强的爱人被发现身患尿毒症,对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为挽救爱人的生命,张建强苦苦支撑,家里的积蓄全部用来为爱人治病,其间,张建强的爱人换过两次肾,花费巨大。直到2004年爱人去世,全家欠了几十万外债。更让这家人感到命运无常的是,张建强的女儿张玥也在2010年被查出得了尿毒症。

没精力和能力考虑自己“身后事”

如今,无力承担医院高额治疗费用的张建强自己在家给女儿透析,每天8次,只有在女儿身体“扛不住”的时候,才会去住院。“我们这一代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你说,一个孩子要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倒还好,一旦出现个什么天灾人祸,我们将来又能靠谁?”张建强说。

张建强告诉记者,如今他根本不考虑自己身后事的处理,没有能力和精力,“像我这种情况的,就随遇而安吧!”但是,当张建强说到对女儿未来的打算时,又表现出一副放心不下的表情。“我现在就希望把自己的身体弄好,能多管女儿几年。如果说将来真是她走在我前面了,我还能安慰点,不然真是死不安心啊。”

市民声音

一切都可从简希望墓地价格能够降一些

“现在的墓地费用太高了,一个墓地最低一万多,还有好几万的,怎能收费那么高。”68岁的杨海莲说,希望殡葬收费能够低一点,现在老百姓的退休工资也就一个月2000多元,哪里能负担得起那么高的费用,如果遇到孩子下岗,孙子上学的情况,那简直给后人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她坦言,现在买个墓地比买房都贵,买房一平米几千,买墓地却达到了一平米几万,普通老百姓哪里能买得起。“人人都要老去,都要面对身后事的问题,不算别的费用,光是墓地就让普通老百姓倒吸一口冷气。”市民宋春娥接过话说,一切都可以从简,希望墓地的价格能够降低一些。

建议出台政策对贫困户进行补贴

劳动一坊社区的徐先生说,殡葬服务一定要简化程序,降低费用,“希望政府能够出台合理的福利政策,给老百姓恰当的补贴。”他说,同时,也要对最高收费进行限制,不要让老百姓死不起。

“对于殡葬两三万我还是能拿得起,但再高就不行了,我们这个年龄的老人,经常会在一起讨论身后事的问题,差不多的费用大家都可以接受,但偏高了就给儿女子孙增加压力了。”今年81岁的陈明志说,拿他们社区来说,有50%的人接受不了现在这个行情,还有1%到2%的困难家庭根本解决不了,他建议,有相关的政策可以对这些贫困户进行补贴。

记者调查

火化等费用多在7000元左右

西安 ,人们需要如何为自己及亲人的“身后事”埋单?这样的价位在不在可承受范围?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西安殡葬市场。

西安市殡仪馆网站公示了殡仪服务消费预算,列出三套最低消费方案,其中最低价位的方案729元(农民和低保549元),该方案为直接火葬,即不冷藏不告别。此外还有941元(农民和低保761元)和1132元(农民和低保847元)两种方案,比之第一种方案增添了冷藏和告别两项服务,区别在于价位较低的为场地告别,较高的为小厅告别,这三种方案均不包含骨灰的存放费用。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办理丧事,除上面的基本费用,加上化妆、入殓、寿衣、接送亲属、骨灰盒等,至少花费在7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墓位。

普通墓地多在2至5万元

此外,比起殡仪服务花费,骨灰的安置费用是一笔更大的花费,采访中,记者从西安殡仪馆了解到,骨灰安置分为安放和安葬。安放多为壁葬,可临时存放或永久安放。临时存放费为每月180元,另外还需缴纳100元押金。永久安放费为3986元,时限20年。安葬即为购置墓地,价位多在2-5万元,最便宜的也需12800元,时限同样为20年。

在太乙路上代理销售多家墓园的张女士称,西安市的墓地价格基本上每年都在上涨,近几年每年涨幅在10%左右,她代理的一家墓园最低的价格是19800元,最高的10多万元也有,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在墓地加上装饰,价格则更高。

百姓建议

殡葬进行市场化改革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

62岁的刘志刚,有一个孩子在北京工作,他每个月能领到4200元退休工资,“我老伴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元退休金,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不是说买不起墓地,而是我觉得这个东西不应该收费这么高。”他说,殡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让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合适的价格体系。

他说,要提倡平价墓地,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现在的情况是“生得起死不起”。他说:“现在的殡葬现状,在我看来就是墓地价格高,收费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过程繁琐。”他建议,一切从简,给后人松绑、减压,他补充说,要宣传好的社会风气,要厚养薄葬,老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孝敬,去世了就不要搞得那么繁琐。

希望国家和社会对殡葬进行广泛性补助

他建议成立专门的殡葬服务公司,全程提供一条龙服务,只要价格合适,他们都乐意接受。平时老年人聚在一起,也经常讨论这个话题,他说,身边80%的老人都觉得墓地价格太高,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对殡葬进行广泛性补助。他的意见也得到了社区郑蓝英的认同,她说,一条龙的服务最好,一定要为子女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