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峰村演绎扶贫路上的幸福三重奏

29.07.2019  10:22

  美丽的狮峰村移民搬迁社区。

  -记者王珊庞乐文/图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他就带上工具前往窄峪种养合作社,赶在中午之前,要把大棚里的菌棒都注上水。注完水,他马不停蹄回到家中做饭。吃了中饭,收拾完,没歇一会儿,他又带上工具,到地里忙碌起来。临近傍晚,他又去蜂场检查蜂箱,一天的时间就在这充实中度过了。

  这是蓝田县蓝桥镇狮峰村贫困户李宏民的一天,就在两三年前,不要说李宏民的乡邻,就是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移民搬迁搬出生活新希望

  今年51岁的李宏民是狮峰村的贫困户,家中6口人,李宏民的父亲年事已高且长期生病,妻子患有精神障碍,3个孩子也正在上小学。多年来,李宏民居住在狮峰村山上破旧的土房,全家6口人挤在破旧的房子里,因为交通不便,李宏民有一搭没一搭的干点活糊口。自打帮扶以来,党的扶贫政策给予了贫困户的优惠,各级党委政府、帮扶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对李宏民等贫困户进行了扶技扶志扶智,前年,李宏民更是搬进了政府为贫困户盖的新房,房子大了,收入多了,李宏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月24日,记者来到蓝桥镇狮峰村窄峪种养专业合作社,见到正在给菌棒注水的李宏民,“走,一会忙完带你们到我家看看,我家美得很。”李宏民一边不停地忙碌一边高兴地说着。麻利地干完活,李宏民在宽敞明亮的家中和记者聊了起来。“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领导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做梦都没想到我家能够搬进这么好的新房子。”他带着记者在每间房子参观,“这房子不仅光线好,还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你看这个柜子,还是帮扶干部给我送来的,太谢谢了。”李宏民激动地说着。

  “老屋在山梁边又破又小,山路更难走,路窄又蜿蜒。我这家里上有老下有下,走不了,只能接接零工。”说起以前的生活,李宏民收起笑容。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狮峰村启动移民搬迁,工作人员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及整村脱贫工作的需要,按程序确定移民搬迁对象,分解到村到户,为狮峰村62户275人解决了住房问题。李宏民一家正是这次移民搬迁的首批受益者。“这还不够呢!去年合作社送我去培训,给香菇菌棒注水,别小看这个工作,这可是技术活,注水的多少影响着香菇的产量,不能多不能少要把握好量。”李宏民告诉记者,刚发展香菇产业时,大伙不相信能挣钱,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基本上每天都在棚里待着,看着这小精灵一点儿点儿长大,生怕养不好给村里造成损失,压力很大呀。”好在全村人共同努力,养好了香菇。而且,狮峰村的香菇非常畅销,好山好水养出好的香菇。“现在我也算一个技术骨干哩,每天光在合作社都能挣100多元,比之前的普通工收入翻了倍!继续好好干,再给家里多挣点钱,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争取早点脱贫!”可心的房间可观的收入,让老李对脱贫致富充满希望。

  移民搬迁迁出人生新篇章

  刚从李宏民家里出来,隔壁的王牛娃热情的让记者去他的家里看看,客厅的地砖干净锃亮、宽敞的卧室温馨舒适,这样一个漂亮的新房子,谁能想到是贫困户的家?当记者走进王牛娃的家里时,他的女儿正在自己房间里看书,说起这个令人羡慕的房子,王牛娃脸上的笑意可没停过。

  王牛娃也是合作社的一名注水技术员,妻子精神障碍常年卧床,家中还有年迈的父亲和2个上学的孩子,生活重担全压在王牛娃的身上。“我眼睛不好,老人也上了年纪,住在坡上实在不方便。”家里的老房子,是王牛娃的一块心病,这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房龄已有30多年。“看着别人家纷纷建起了新房,我真是羡慕!”动辄二三十万元的建房费用让王牛娃只能望“”兴叹。“听到我们家被列为第一批移民搬迁对象,能分到新房的时候,我真得高兴坏了。”2014年,根据政策,王牛娃家5口人,他分到了一套三室的大房子,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没了,他也更有了干劲。合作社成立后,他投身于种植香菇的事业中,虽然眼部残疾但丝毫不影响他工作,扎实的技术让人叫绝,手法又快又麻利。“多亏了党和政府领导的关心,我们才有房子住。房子新了,心里也亮堂了。如今村里又发展合作社,让我多了一份收入,心里亮堂了,干活就更有劲了!”在村干部的帮扶下,王牛娃已经在去年脱贫,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

  在狮峰村,李宏民和王牛娃的家仅是众多贫困家庭的一个代表。在蓝桥镇,狮峰村是一个典型。而在蓝田县,像蓝桥镇狮峰村李宏民、王牛蛙这样的家庭数不胜数,他们只是当地脱贫的一个缩影。

  李宏民、王牛娃的幸福生活梦是蓝田县积极落实农村移民搬迁政策的成果。在蓝田县的脱贫攻坚战中,住房保障是绝大多数村民遇到的难题。在狮峰村里,记者看到一幕幕贫困户已经住进新房的场景,更能理解他们口中那句“房子新了,心里也亮堂了”的心声。也许,新房子是他们迈向脱贫路上最难迈过的门槛,这个门槛过了,脱贫的脚步也就快了!

  记者手记

  从蓝田县城出发,沿着312国道向东行驶20多公里,便来到了蓝桥镇,在中国历史上,蓝桥这个名词实在是太响亮了, “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韩愈,被贬往潮州路经这里,就曾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名句。这里也是“尾生抱柱”的故事发生地。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汽车行程20分钟,来到蓝田县蓝桥镇窄峪川,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这里是一条川,由三个行政村组成(疙塔庙、柳坪、狮峰村)。占据蓝桥镇三分之一人口,人们依靠自然环境而居,沿河两岸,顺沟居住,既分散又集中。车行进窄峪川,一条3米宽的路是通往千家万户和他们与外界联系的生命通道。崎岖的山路,往来的车辆,正在加宽的道路,到处是挖掘机,推土机,加上大卡车,大货车的夹击,10公里的路走走停停,一会是前方清理积石,一会是推土机装车,我们小车神勇向前,司机陈老师独挑大梁,跟泥石路,水坑,土洼做着不懈的斗争。随行的记者说“驾驶技术不好的人可千万不能进来。进来了可能出不去。”笑话归笑话,也感叹山里人的不易,这趟从西安出发,一路朝大山深处开来,感觉越走越深,风景也是越来越美。绿树苍柏,垂柳拂面,小桥流水,田陌次第相间。道路沿山势曲折蜿蜒而上,叮咚作响的小溪从山涧顺流而下,发出碎小清亮的音响。夏雨蒙蒙,虽然没有阳光,路两旁的向日葵依旧充满着活力,一簇簇的葵花,叶如蒲扇,花若金盘,高矮相间,茁壮挺拔。

  这里的村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里传承着客家文化,据说祖辈是从安徽移民而来。村里的民居多依山而建,随地势在绿树掩映间若隐若现。房屋多为三间正房,房侧建一小横向的侧室,用作厨房。建筑风格和屋脊造型颇具徽派格调,或多或少和北方的民居有些许区别。虽然已过去了几百年,但现在的族人还保留着故乡的很多生活方式与习愦。

  一路走一路看,窄峪川的美不仅是景,更是人。来到这里,便会听到一句:“到咱屋吃饭、喝水。”那股热情劲让记者深受感动,本素不相识的人儿却似曾旧识。好山好水好人,在这富地,栋栋大棚育新生,在狮峰村的香菇种植大棚,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排排高架,每个架子上下共6层,架子上依次排列着成熟的菌棒,每个菌棒上都长满圆溜溜、胖嘟嘟的香菇。现在正值香菇收获的季节,狮峰村家家户户都在为采摘香菇忙碌着,香菇这个致富小精灵,在窄峪川这条发展之路上生根结果,种植领头人辛群良感受尤深。采访中记者看到最多的是村民的笑脸,听到最多的是日子好起来了,这些笑脸这些话语,在脑海里定格留存。

  采访结束时,雨已经停了,合作社门口有一片向日葵花海,阳光洒进去,向日葵迎着太阳,金色柔和的花瓣在雨过天晴的阳光下分外好看。阳光正温暖,忙碌的村民笑着聊着,纯真的笑容岁月的皱纹,在这美丽的村庄融合。这个夏天在这里,采访团见到了最美的向日葵。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