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话猴

15.02.2016  10:52

  年轻一代或许不知道,去年申遗成功的新加坡植物园,在上个世纪并非以人文价值交汇点,以及对园林设计发展有重要影响闻名,将植物园带上国际舞台,吸引大批游客的,其实是满园的野猴。

  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我都会结伴到植物园看猴子。那时,植物园靠近荷兰路的大门口,还有专门摆卖花生的贩摊,让游人买了入园喂猴子。我们这些穷小子,只有拾起游人抛散落地的花生来喂猴戏玩。

  异兽珍禽之中,猴子即使再怎么聪明、灵活、机警,可它的长相绝不好看;嘴尖颊陷,顶秃毛长,脚趾弯曲,一条长尾巴,一个红屁股,发起狠来,龇牙咧嘴,吱呀尖叫,目露凶光,耸臂舞爪,煞是可怕。

  这些猴子,天生性急,花生未离手,已经扑将过来,常吓得小孩放声大叫。一阵惊怕过后,是一阵满足与过瘾,植物园的猴子确实给岛国的孩童带来纯真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时,老师带学生游园,能够写上一篇植物园一日游,已觉得很荣幸很幸福了。文内的描述,花草之外,着墨最多的便是猴子了。

  猴子生活在植物园是挺幸运与幸福的,跳跃自如,吃喝玩乐,安枕无忧,日子一久,逐渐给游人宠坏了;花生吃多生腻,开始挑食要香蕉等水果了,而且急不及待,不但追逐游人,强抢食物,连游人随身之物也不放过,例如手提袋与购物袋等,甚至紧追游客抢相机,还得寸进尺,恃强凌弱,咬伤小孩。

  万物同存,各凭本领,适者生存,无可厚非。然而,这些猴群却为了“争地盘”,竟然也分“党派”,时而展开“大厮杀”。记得有一回报上报道,群猴激战之后,伤亡颇重。这简直是人间私会党徒大火拼的翻版,难怪有人说,猴像人类,好模仿人类,同仇敌忾的少,自相残杀的多。

  自作孽不可恕,植物园的猴群最终自食其果。上个世纪70年代,先是当局下了禁令,不准游人喂食,违者罚款,断了猴群的伙食。结果,猴群另寻出路,四处逃逸,跑到附近马路撒野;哪知那一带都是豪宅华屋,屋主非富即贵,岂容得它们横行霸道?投诉一多,当局不得不施杀手锏,下了道“人道毁灭”的格杀令;这一回,即使齐天大圣翻生,如意金箍棒怕也难敌打鸟枪,七十二变也无法挣脱罗网陷阱,徒子徒孙们几乎绝了后。

  自此,树倒猢狲散,如今在蓄水池、多个军营附近与一些自然公园以及丛林深处,虽可散见猴踪,但已不成气候,更别说是“”犀利了!(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