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焕《槐荫词》序:词别是一家

17.12.2014  19:01

  我初次欣赏到的词作,是毛润之先生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后令人为之倾倒,尤其是词句抑扬顿挫,有长有短,朗朗上口,余韵无穷。随后,读到龙榆生先生主编的《唐宋名家词选》,读后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到了大学,更是对词有着特殊的爱好。有时,也想填上一两首,可惜当时并没有把填词作为真正的爱好,而是随意写写而已。以致于到现在手头只留下大学期间填的两首词。

  半生从事文字工作,然而,却与文学无缘,除了易碎化的随着时代变化而消逝的新闻作品外,其余均无。回首往事,颇感遗憾。庚寅年(公元2010年)3月,随着我的工作变化,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清明节前后,在和煦的春风里,我回到了故乡,看到燕子飞回来了,又见蝶飞蜂舞,李白桃红,柳丝长长,杨花似雪。忽然一日,一场风雪过后,绿叶残败,落红满地。当我经过家属院花园时,看到满园被倒春寒冻坏的鲜花,心中忽生惜春的隐隐愁绪,一些词句开始在脑海中涌动。似乎只有填词一首才能抚平心中的暗愁。随后就试填了《清平乐·寒风袭春》:“桃樱竞艳,又见衔泥燕。苹果枝头花已现,梨树花香飘散。忽然一夜风来,红英坠落微衰。树木花丛霜打,行人伫立堪哀!”拿来词谱,改了几字,觉得挺有韵味,便留了下来。偶而一读,自我感觉还像一首词。从此,填词兴趣大增。每每遇到什么事,总会激发一点“灵感”,一首一首地填着,几年过后,竟然达到百首左右。于是,就有了将这些词汇集成册的想法。

  词,又叫曲子词,或者长短句,在中国词史上,也有人将其称作为“诗余”。词发源于隋唐时期,成型于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有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南唐皇帝李璟、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派”词人,到了宋代,词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从北宋仁宗、真宗时期的晏殊、张先、柳永,然后到欧阳修、苏轼,再后集大成词人黄庭坚,再到南宋时期的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人,并逐渐形成了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秦观、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仅宋代就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著名词人,使宋词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盛名的文学形式之一。对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词开始诞生时,并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民间流传,或者作为文人墨客抒发自己情感的一部分,配上曲子在民间乐坊传唱。在敦煌考古中,就发现了相当多的民间曲子词。到了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文人在民间曲子词的基础上,有意进行创作,才使词的创作成为文人专有。此后,《忆秦娥》、《菩萨蛮》、《忆江南》、《清平乐》、《渔歌子》、《杨柳枝》等词牌便愈来愈多,至少有数百种词牌之多。后来,词的分类根据字数多少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词者,贵在有韵味。词无韵味,则索然无味。犹如秦人喜欢秦腔一样,站在西安护城河边上,拉起板胡,敲起锣鼓家伙,唱到兴致处,净角近似嚎叫,旦角音韵悠长,彰显秦腔的完美韵味。外人不了解,以为秦腔“难听”,其实这就是秦腔的韵味所在。假如秦腔唱腔缠绵悱恻,其与江南小调又有何不同?

  偶读今人填的一些词作,经常让人有“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的感觉。从标题看有词牌,字数也符合某词牌要求,然而,认真看来,不讲韵律,不讲平仄,不讲韵味,不讲用典,不讲化用古人诗句等等,令人怡笑大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笑的趣闻。然而,并非今人填词都不好,少数今人词作仍有不少佳作。如令狐安2008年3月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的《满江红·金陵抒怀》:“绿满钟山,风骤起、纵横云气。吹淡了、六朝烟雨,情思遥寄。论古楼头评代谢,议今江渚说兴替。看龙盘虎踞越千年,秦淮地。山河壮,霞光熠。繁华业,痴心系。望一川烟水,石头壁立。鼓棹雄飞人翘首,弄潮高唱云流意。最扬波爽气阔胸襟,江天碧。”依我之所见,可谓今人词作中的佳品之一。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易安说的,词“别是一家”,道出了词的本质特性。元代学者张炎在《词源》中也说:“此数家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于世。”都强调了词的风格迥异。纵看《词综》、《全宋词》中的词作,可以说韵律讲究,意境深邃是其中的最显著特点。许多词作把情境、意境和物境融为一体,让人回味无穷。这也许是这些词作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吧。清末著名学者王静安先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在《人间词话》中把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无我之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飞”(金·元好问《颖亭留别》)。的确,对于词作来说,一首有韵味、有意境的词,读者欣赏后,就犹如品味了西湖龙井茶一样,口有余香;而一首没有意境的词,读者欣赏后,就好似喝了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古人谈填词,讲究很多。“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李易安《论词》)就是说的填词规律。如今,时代在变迁,人们接受事物的认知能力发生巨变。我们已经无法严格按照古人所说的“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来填词,必须适当地进行一些创新,以体现时代特征。今天,当我们用现代汉语语音读唐诗宋词时,往往会发现有许多著名词人的词不押韵,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由于古韵和今音不同。古音分平、上、去、入声,而现代汉语中就没有了入声字,入声字被分到了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字中了。那么,今天我们填词时,到底是用古音来填?还是用现代汉语语音来填呢?其实,我觉得两者均可。喜欢古音者可以按古音韵来填写,喜欢用现代语音者则可以用现代语音来填词。然而,两者填词,都必须严格按照词牌的押韵、平仄要求,规规矩矩地填,不能随心所欲地填写词牌。我学填词,力求用(清)戈载《词林正韵》中的韵,以求词的音乐效果。

  古人词集取名颇为考究。如欧阳永叔的《六一词》、晏同叔的《珠玉词》、晏叔原的《小山词》、柳三变的《乐章集》、李易安的《漱玉词》、姜尧章的《白石词》、吴君特的《梦窗词》等等。往往起名都非常高雅,意境深邃。然而,我本才疏学浅,无名之辈,岂敢与宋词大家相提并论。但是,既要出词集,就得有个名吧!苦思冥索,想到了我的书斋,名叫“槐荫庐”,故将我的词集命名为《槐荫词》。我的词作力求形式多样,填了一些小令,也填有长调。小令如:《清平乐·寒风袭春》、《霜天晓角·关中闽地》、《采桑子·亲情》、《捣练子·菊花》、《点绛唇·春意》、《如梦令·谒杨公祠》等词;长调如:《雨霖铃·日本大地震》、《念奴娇·雨中游塔云山》、《满江红·重游金丝峡》、《望海潮·观京西古村遗址》、《沁园春·游呼伦贝尔草原》、《汉宫春·谒昭君墓》等。同时,也尽量风格多样化,既有婉约、阴柔的词作,也有豪放、阳刚之作。如《蓦山溪·迎春花》、《木兰花慢·冬雨漫步》、《卜算子·咏玉兰》、《点绛唇·春意》等词颇有婉约之风;而《渔家傲·忆军旅》、《清平乐·登镇北台》、《扬州慢·养马岛》、《永遇乐·东海风云》、《八声甘州·统万城怀古》等词又充满了豪迈之气。《槐荫词》在付梓出版之际,承蒙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先生为本书题写了序言,书画家、胞兄王世泽亲自为其中部分词书写了毛体书法,朝鲁鹏拍摄了照片,四川大学教授、出版社社长熊瑜先生以及编辑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一一表示感谢。本书收集的一些词作难免有些不完全符合古词的要求,以求读者多多赐教。

  王世焕,祖籍河南偃师,1956年农历6月生于陕西礼泉。曾在西北从军戍边,后在锦官城四川大学求学,1984年7月进入新华社总社工作,后到分社任职。任过业务秘书,当过编辑,尝过记者的酸甜苦辣,足迹到过神州大地东南西北。“平生记者,文章万字,笔下英雄”。(《朝中措·雨中》)高级记者,副总编辑,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现任新华社陕西分社纪检组组长。写过2000多篇新闻作品,其中70多篇作品获过国家有关部委、新华社、省级好新闻奖。多篇作品被收入专著中出版,与人合著有新闻通讯专著《西部硅谷240》(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多次为新闻培训班讲授专题讲座。

    链接: 槐荫词》读后感:野花清芬与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