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霞:丝路起点再出发 站上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06.03.2016  10:57

  今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惊艳登场,给老陕们带来自豪。西安作为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泉州遥相呼应,唱响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旋律。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两年来,陕西紧抓这一历史机遇,都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老百姓究竟得到了哪些实惠?陕西“走出去”还面临哪些不足和短板?怎么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正在全国两会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在接受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世界目光聚焦陕西 新起点上实现4个“前所未有

  “我们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这样的机遇,每年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通过两年的推动,陕西在‘叫响新起点、做实新起点’上有了进步。” 王莉霞表示,对于两年来的成绩,可以概括为“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了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广度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改革创新、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

  王莉霞介绍,在融入全球经济方面,陕西进出口总额已突破300亿美元,增长12.8%,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外贸依存度提升,外贸经营企业数突破1万家,三星、微软、强生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来陕落地,投资发展。

  另外,陕西的300多家企业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从西安始发的长安号,实现每周两班常态化运行,货物可以覆盖到中亚五国44个城市,拉近了陕西与中亚之间的距离。

  王莉霞还表示,陕西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家乡,也正在“元首家乡外交”方面发挥着作用,去年除了印度总理莫迪外,还有十余位国家元首来到陕西。同时,随着72小时过境免签的实施,国际游客人数突破320万人次。

  另外,丝路艺术节、丝路电影节、欧亚经济论坛、上合组织经贸代表会、丝路旅游部长会等一系列的重要会议选择在西安举办,都大大提升了陕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走出去”仍有短板 “丝路产业基金”对接企业资本需求

  看到成绩的同时,王莉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虽然这两年陕西加大力度推动对外开放,但经济外向度依然较低,仍是制约发展的短板。

  “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还不高,像三星这样大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在王莉霞总结的几个短板里,除了利用外资不充分,还包括省内大的龙头、带动性强的企业也不够多;能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政府能提供的政策、法律咨询等各个方面及服务意识、能力、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她还认为,全省外向型经济的人才非常短缺,也是制约开放的一个关键点。

  针对这些不足,王莉霞表示今后都要逐一加强与解决。她举例子说,对于有些企业走出去的资本需求,陕西省政府去年已经研究决定设立丝绸之路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在海外的好项目,目前正在拿具体计划。

  丝路新起点再出发 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回顾了成绩,梳理了不足,围绕“十三五”期间,陕西在一带一路上提出的“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 十二字思路,王莉霞也谈了自己的理解。“未来五年,要积极主动的融入到‘一带一路’这个战略上来,以改革开放作为动力和活力,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格局,把陕西建设成内陆开放的高地,改革的高地。

  她具体解释说,12个字体现了陕西全面开放的立体格局,包括东南西北4个方向。

  向东,主要是深化和韩国的合作,借助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依托三星项目,不仅实现与大企业合作,也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向西,主要是针对中亚,突出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以及人才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最终连接欧洲。

  向南,要继续深化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和合作,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

  向北,则主要指与蒙古和俄罗斯进一步深化合作。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一带一路’必将释放出更加巨大的潜能、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彰显更加独特的魅力。”王莉霞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与丝路沿线各国的交往交流渊源流长,陕西有条件、有基础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也有责任、有信心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特派北京记者 韦海 秦振 孙鹏 贺桐)

南水北调中线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目标
  记者1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任务,调水92.陕西新闻
陕西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
  近日,记者从2022年陕西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