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29.09.2014  10:51


7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相比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更多地强调把“人的发展”统筹到“发展”的概念中,使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更好地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包容性发展”概念的由来


1997年印度学者GSKrishnan提出了“包容式创新”这一概念,这里的“包容”指的是创新无处不在且人人有责。后来,印度国内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种“鼓励个人、企业和组织投入知识创新过程”的包容性发展政策不仅有利于经济弱势者的创新,也提高了经济弱势者吸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对印度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减贫战略(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PRS)研究过程中将这种“人人有责、鼓励和支持弱势”的“包容性”特征用来描述“发展”的内涵,包容性发展的概念正式出现。


此后,在2010年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在2010年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出,要“倡导包容性增长,增强内生动力”。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以“包容性发展”作为这一届年会的主题,希望在亚洲地区倡导和推动更为公平和均衡的新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在开幕式上发表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的演讲,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获得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包容性发展”的提出是各国对此前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试图寻求一种能够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注入持续、稳定推动力的方式——人人都能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人人都能从发展中受益。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过去的发展未能充分考虑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发展责任、应当拥有的发展机会和应当分享的发展红利,发展的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不足。当前,全面推进包容性发展是应对新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战略思路。


首先,包容性发展强调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注重发挥每一个人应有的作用。特别强调要关注弱势群体,在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食其力;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才会达到更高的水平,国民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才会更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越足。


其次,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的机会均等,重视起点公平、过程公正,反对歧视、反对垄断。公平的发展能够调动全国人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公平竞争机制,提高社会发展效率。


第三,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成果的利益共享,注重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使每一个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国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利益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包容性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社会规律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诸多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及社会发展史的科学研究,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这些社会规律也是包容性发展所要遵循的基本社会规律。


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以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与包容性发展的关系正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好的公共政策能够推进发展的包容性,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共政策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包容性发展在中国的推进。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管理方式和日常的具体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规范、提升和创新的内容,如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滞后和异地接转接续不畅、食品药品安全卫生与质量管理问题、城市管理人员执法粗暴、房屋拆迁与土地征用管理中补偿不公、不到位和强行拆迁等现象;这些现象反映出政府管理方式亟须改革创新、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通过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能够为包容性发展提供足够保障与支撑;通过对政府职能越位的纠正,将资源支配权交还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对政府职能缺位的纠正,使得政府能够真正履行对市场监管的职责。


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包容性发展强调对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可行能力、发展环境与机会以及利益分配的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人人有责,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尽其所能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去,只有全民族和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付出,才能有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这是一个民族和社会能够持续进步的基石。政府应当通过发展和创新社会求助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基本的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满足其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帮助弱势群体提高自生能力、促进其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他们在自食其力的同时避免形成“福利依赖”的情况。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关注的同时,也要形成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机制,确保社会其他群体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原文刊登在《西安日报》2014年9月9日   11版 理论与实践)

链接: 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4-09/09/content_321799.htm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