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五签”制度发力精准脱贫 

28.01.2016  14:12
 

  甘泉县地处洛河峡谷贫困带,全县117个行政村中,省级和市级贫困村50个,贫困人口3003户7691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3.4%。

  如何扎实精准地开展扶贫脱贫工作?这是甘泉县委、县政府一直思考和探索解决的一大课题。面对财力紧缺,贫困面大,贫困户、贫困村偏远、基础设施薄弱、主导产业缺少、贫困程度深等诸多困难,该县紧抓精准脱贫制度化建设,探索总结出“精准识别签字、精准包扶签字、精准脱贫签字、精准验收签字和精准督查签字”的“五签”制度,有力保障和推动扶贫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精准识别签字——贫困对象识别要精准,这是大前提,也是总基础。在建档立卡工作中,该县严格按照“群众申报一条线、乡村干部及包扶干部一条线、行业部门一条线、暗访巡查一条线”的要求,实行群众申报接收人签字,村级组织及包村干部调查摸底签字,乡镇审核签字,避免“不准、不实”现象发生。

  精准包扶签字——包扶的整个过程要精准,这是扶贫工作的核心。结合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将不同类型的脱贫对象,按照“4321”包扶机制与不同行业部门的干部结成包扶对子,由行业部门和包扶干部分类制定扶持措施、脱贫计划,并在包扶的各个环节签字认定,将“精准”贯彻到工作全过程。

  精准脱贫签字——脱贫把关要精准,这一环节最关键。为了严把贫困对象脱贫质量关,该县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逐户建立收支明细台账,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强化了各级的责任意识。

  精准验收签字——脱贫验收要精准,这一过程最庄严。该县采取乡镇自查自验、业务部门进行初验和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的办法,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检查验收。整个过程要贫困户签字认可,包扶干部、包扶单位领导和所在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签字把关,杜绝“数字脱贫”。

  精准督查签字——督查精准责任大,这一措施强有力。建立业务部门检查指导、两办督查室专项督查、暗访组巡查暗访的三级督查机制,发现的问题和整改结果各有关单位和检查组全体成员共同签字认定。每次督查检查形成的通报,将作为乡镇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

  精准脱贫“五签”制度的推行,让扶贫脱贫各项工作职责夯得实,任务到位,责任到人,推动该县发展特色产业、移民搬迁等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和办法卓有成效。

  石门镇寺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川道村,全村45户农民中有17户贫困户。县委书记苏醒仁包扶以来,依照“五签”制度深入开展扶贫脱贫各项工作,先后协调资金620余万元,对村民的屋顶、院墙、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新建和改造蔬菜大棚30余座,对1.2公里道路进行砂石化,将原来1.5米的路面拓宽到3米。绿化村庄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让全村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同时,苏醒仁还选定庄春祥等4个特困户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道镇三岔口村是县长付天平包扶的“精准扶贫示范村”,全村共有农户133户363人,贫困户13户35人。依照“五签”制度,怀着让群众尽早脱贫的强烈责任心,付天平先后十多次深入三岔口这一贫困村调研,与村民面对面共同讨论发展规划,与4户贫困户结成了“亲戚”,结对帮扶。该村是全县移民整村搬迁村,搬迁后村民想把旧村平整为农田。付天平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带领相关部门现场规划和研究旧村复耕工作,为该村增加耕地1050亩,为贫困村民人均增加基本农田2.9亩。

  “今年天旱,收成不好。”近日,笔者走进劳山乡边江村贫困户王兴发家时,他的妻子贾彩霞说起了今年的收成,“今年玉米价低,一斤只能卖1元左右,打下的一万斤玉米算下来也只能卖10000多元,除去买化肥花的5000多元钱,基本没有什么收入。

  王兴发今年61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体力活,老伴也常年多病,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真是难倒了他。

  当被问起家中还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时,刚刚从地里劳动回来的王兴发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多亏政府了,给我们免费发了50只蛋鸡,还给我们修了鸡舍,我们多了一条来钱路。”王兴发的鸡舍大约20平方米左右,用栅栏围着,几十只鸡在悠闲地觅食;鸡圈的右上角挂着边江村贫困户精准扶贫公示牌,里面详细记录着王兴发家的包扶干部、贫困原因、扶贫措施、增收目标等。

  劳山乡像王兴发这样因病致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有284户731人。为切实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今年,劳山乡政府免费为贫困户修建鸡舍,并赠送村民50只两个月大的蛋鸡让村民饲养;同时与延安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以每个土鸡蛋1.5元的价格回收,保证村民鸡蛋的销路,解除了他们养鸡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该县共整合捆绑资金3.46亿元、争取贷款3亿元推动扶贫脱贫工作。先后新建种植园区7个、养殖园区10个、山地苹果园区4070亩,覆盖贫困户近600户1300余人;新建7个安置点,搬迁贫困户1600余户5600余人;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推行“公司+贫困户+电子商务”,给每户贫困户发放50只蛋鸡,带动全县91个村900个贫困户发展散养蛋鸡产业……全县较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135户3208人,向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的阶段性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高振华)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