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甘溪镇: 五个“万字工程”为发展提神提速

17.06.2015  14:55
旬阳县甘溪镇: - 古汉台
旬阳县甘溪镇: - 古汉台
旬阳县甘溪镇: - 古汉台
旬阳县甘溪镇: - 古汉台
旬阳县甘溪镇: - 古汉台
来源: i0.tobei.cn

移民搬迁滨湖小区

万亩优质烤烟基地

创业技能培训

无土栽培技术

举办培训会

策划:吴昌勇

文图:陈浩 宋涛

■甘溪档案

甘 溪镇位于旬阳县城以北18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4588户,16560人,耕地面积25309亩。102省道、西康铁路纵横全镇,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工业经济发达,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综合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一 个镇。2014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4.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95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9953元。

■甘溪思路

近 年来,甘溪镇紧扣“建设美丽富裕新甘溪”这一目标,突出“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两大主题,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集镇增容”三大重点,大力实施“生态 立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文化兴镇”四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特色化、社会和谐化、组织保障化“五化”进程,稳步推进“三大 经济区建设”(即:沿102省道、达铭湖畔、集镇为主的工商、旅游、商贸服务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区;以中低山为主的烟、畜姜、桑、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 区;以高山为主的魔芋、核桃、板栗、拐枣、柿子、中药材为重点的农林特产经济区)、五个“万字工程”(即:实施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工程、实施万米生态工业长 廊工程、实施十万头商品畜基地工程、实施万人下山进镇工程、实施万名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甘溪荣誉

多 年来,甘溪镇始终保持旬阳经济重镇位次,工农业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以34%、24%、22%的速度增长。先后被国务院授予第二次 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陕西教育强镇、陕南百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集镇、安康市通村水泥路突破一万公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县 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五个“万字工程

● 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提质增效、龙头带动,实施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工程

以 上海中华烟厂基地单元建设为契机,以桂花树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之路。该镇连续多年被县委、县 政府授予烟草大镇,桂花树、施家坡两村多年来始终保持全县千亩烟草大村荣誉称号。加大园区建设,在巩固好施家坡、大岭台、桂花树烟草 科技 示范园建设的同 时,启动高庄、十字岭、唐坡现代烟草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园区为带动,探索出了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基本 实现烟叶生产配套化、管网化、集约化、智能化。桂花树村现代烟草示范园被农业部命名为“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被省烟草公司命名为“烟草种植全程机械化示范 点”。2015年,全镇发展烟草8500亩,预计实现产量达17000担。

● 发展新型工业化,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施万米生态工业长廊工程

依 托旬阳生态工业园区辐射带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打造以清洁能源业、矿产选冶、农机科技研发、新型建材业为主,小石料厂、沙场、水 泥建材等小型企业为辅的万米生态工业长廊。至目前,全镇共有中小企业(含个体户)共647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好硬环境,营造好软环境,一大批企业 落户甘溪,201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3.12亿。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现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尽全力为镇内企业提供 宽松的发展空间,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其增产增效。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群体工商业为抓手,以尧柏水泥原料基地为重 点,围绕西康二线、旬小二级公路、阳安复线等重点项目建设,扶持一批小石料厂、沙场、水泥建材加工和新型环保型建材项目等小型企业,壮大镇域工业企业和第 三产业。

● 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施十万头商品畜基地工程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规模饲养、 龙头带动,集中发展,为十万头商品畜基地的形成、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坚持家庭规模适度养殖和强村大户发展相结合,规范圈舍建设模式、搞好品种改良、完善 服务体系、规避疫病风险。在栏圈改造、疫病防治、畜禽品种改良、生猪人工授精、饲料配制、饲料氨化、人工种草养畜等新技术全面推广,落实生猪产业扶持政 策,推进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工作,着力建设旬阳生猪基地镇。全镇现有万头养殖场一个,千头养殖场5个,“一村一品”畜牧示范村3个,年出栏生猪在8.2万 头以上,存栏2.5万头以上,计划到2016年全镇畜牧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 围绕城镇特色化,突出规划、建设和管理,实施万人下山进镇工程

抢 抓政策机遇,鼓励穷人下山、富人进镇,推进万人集镇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移民搬迁504户,1650人,其中进城134户454人,集镇集中安置360户1196人。按照“一湖两岸”休闲观光佳境,山水宜居之城的构想,对集镇总规已进行修编并完成了评审,根据规划集镇划分五大功能区。目前,刘家院 新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及评审。滨湖小镇已建设7栋310套36405.7平方米,安置移民284户1121人;小区五期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6月底主体竣 工。小区内新建休闲文化广场一个,公厕2座,绿化面积650平方米,新增路灯48盏,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立了全县首个移民搬迁小区党支部,全面落实 “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措施,推行小区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加大集镇管理,健全完善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长效管 理机制,营造清洁、绿色、生态、经济互动的人居环境。甘溪集镇大桥建成拉大了集镇骨架,加快了刘家院新区建设步伐;滨湖大道三、四标段工程已全面竣工,一 二标段积极争取丹江二期工程治理项目即将实施;集镇环卫设施、管网、供排水工程健全,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立项审批,即将开工建设。

● 围绕社会和谐化,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万名新型农民培育工程

借 助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加大科技、创业、技能培训力度。以“科技之春”活动为契机,邀请县林业局、农业局技术骨干,围绕粮油技术集成、 高产创建、畜牧养殖、魔芋高效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农机安全法规、农村能源环保建设、核桃园管护及病虫防治等内容为重点开展各类培训,累计培训15000余人次。桂花树村、施家坡村、大岭台村3个千亩烟草大村培育烟草职业农民430人,袁湾村培育蔬菜职业农民120人,目前,全镇共培育职业农民550余人,省级职业农民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