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铸军民“生命之盾” “亮剑”专业救援科技前沿

16.01.2015  16:36

    2015年1月9日上午10时,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一个外国组织。

    在本次大会上,由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王健琪教授领衔与西安必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肯科技)合作共同完成的“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与系列设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系列装备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了战时伤员搜寻、平时灾害救援中的非接触生命探测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已列装国家各类应急救援力量。

    近年来,军事冲突,暴恐活动及自然灾害的频发,如何非接触、远距离穿透探测生命信号,实施精确救援,成为战时保战斗力、平时保群众安危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这一世界级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我国,由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王健琪率先提出“生物雷达”概念。此后,“生物雷达”作为军民融合、军转民、产学研的典型项目,由西安必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风险投资和学科投资,从研发设备购置、原材料及零件采购、实验室建设、流动资金支持、产品工程化及规模化生产、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全流程地对该项目进行大力支持。历经16年的刻苦攻关,在王健琪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克服了五大类百余个科研难题,首创五大发明(发明了超低频微动相干检测技术,实现了非接触呼吸、心跳雷达式捕获;发明了频域回波增强、跟踪干扰抑制等技术,实现了远距离生命信号雷达探测;发明了凹点杂波对消,间歇采样扫描等技术,实现了穿墙生命信号雷达探测;发明了过零点检测、断层距离定位等技术,实现了穿透废墟生命信号雷达探测;发明了伸缩天线阵列、生命信号相关性辨识等技术,实现了多人体目标雷达探测),先后研制出伤员探测仪、穿墙人员探测仪、单目标(多目标)生命搜寻仪等一系列采用最新科技的雷达式生命搜救利器。“必肯科技”(公司产品的注册商标)系列雷达生命探测仪能够探测到以往的声波、红外探测技术难以有效探测到废墟、瓦砾或建筑物下的生命信号,该系列探测设备可实现非接触、远距离穿透的生命信息探测,探测距离可达50米,穿透建筑坍塌废墟厚度4.1米,并具有自动人体识别等功能。经国家权威机构检验表明,该系列装备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西安必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在产品的工程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这一世界领先的搜救利器,在我国军队、公安、消防等单位装备了近千台,接受了多次野战救急、应急救援、反恐处突行为的实战检验。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突发事件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这一世界领先的技术设备在我国各类应急救援力量中的普及,使得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救援水平居于世界先进的行列(2006年“必肯科技”的SJ-3000生命探测雷达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唯一指定使用的搜救雷达参加“2006年亚太地区地震演练”;2008年在对5·12大地震后的一处疑似存在压埋人员的现场救援中,与日本救援队进行了探测对照,SJ-3000仅用了18分钟就完成了整个现场的搜救,而日本队采用传统的音频、光学探测仪进行了长达2小时30分的搜索)。

    在付出的同时,“必肯科技”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公司注册商标“必肯科技”先后荣获西安市和陕西省著名商标;由于在5·1抗震救援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必肯科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人工先锋号”荣誉称号,央视新闻、人民网、光明日报、华商报、西安晚报、劳动者报等多家国内媒体竞相报道必肯科技的先进事迹;相关产品先后获得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证书;2013年公司被评为西安市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明星企业;公司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等。

    此次,“必肯科技”系列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与装备又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殊荣。借此殊荣,“必肯科技”作为国内雷达生命探测领域的领航者,将继续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继续努力奋斗,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实现“科技报国,产业为民”的企业理想。

    主动便携式多目标生命探测雷达作为必肯科技与第四军医大学及中国地震应急中心共同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最新产品,即将在2016年出炉。必肯科技与其合作者,将继续携手锻铸军民“生命之盾”、“亮剑”专业救援科技前沿,一同谱写拯救生命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