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秦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动植物王国”

21.07.2020  09:42

   岭作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修复秦岭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动植物。秦岭中不断发现的新的动植物物种,证明了这里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也是保护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秦岭国家植物园的资源苗圃里,科研人员正在人工培育一种世界濒危物种——翅果油树。

  自1899年首次在秦岭涝峪被发现后,目前,野生翅果油树仅在陕西、山西境内有少量分布。2018年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内科研人员发现了它的身影,这也是野生翅果油树在陕西境内第二次被发现。

   秦岭国家植物园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琳: 所以我们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收集它的种子,同时观察它在野外的生存状态,我们想进一步研究它,看能不能做一些保护性工作和开发利用的工作。

  翅果油树种子存活时间短且自然萌芽率只有3%左右,野外生存难度很大。

  三年来,秦岭国家植物园科学研究中心的朱琳和同事们一直尝试人工培育。为下一步翅果油树野外回归做准备。他们希望通过“就地保护+迁移保护”的模式,能有效增加它的野外种群和分布点数量,从而保护这种植物在秦岭中的生存状态。

  朱琳主任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收集了陕西本土植物大概有1500多种,这已经是占我们陕西4000多种植物的25%左右了,秦岭受威胁物种大概有40多种植物在我们园区得到了有效保护,我们也在探寻一些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方式、模式,为进一步扩展到秦岭整体保护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我省还在秦岭区域开展陕西本土植物清查与保护、引种保育及秦岭山地多样性植物研究等工作。先后建立各类保护区33处,总面积达850万亩,形成集中连片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目前,秦岭中的4100多种植物,有一半是我国特有的,有390多种是秦岭特有的。

   秦岭国家植物园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琳: 因为植物在我们生物链中它是第一生产者,它的生长、存在为动物提供了一个栖息地、提供了食物。

  随着秦岭区域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秦岭已经成为能为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安乐窝”。

  据统计,目前全国朱鹮种群数量4400只,其中我省就有4100只,并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大熊猫野外种群由10多年前的273只增加到345只,栖息地面积540多万亩。

  羚牛和金丝猴种群数量也持续增长,分别超过5000头和4000只。

  金钱豹、金猫、豹猫、黑熊、红腹角雉、血雉等约40种珍稀野生动物已经连续两年在秦岭中被监测到,秦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世界生物基因库”。

   陕西省动物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程亮: 秦岭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保护一个或两个物种,应该是整体来保护,这是一个关乎生态安全的问题,一堵墙,每一个物种就是一块砖,所有砖就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今天抽掉一块明天抽掉一块,当下看着好像影响不大,但总有一天抽掉一块之后这堵墙就塌了,包括人类。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