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人移植活体小肠成功

23.09.2015  16:51

2015年9月20日《科技日报》第一版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史俊斌 通讯员何兴龙)在6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用机器人切取了父亲杨晓明180厘米的小肠,移植到儿子杨林身上。
      父亲已经于术后第四天康复出院。儿子移植肠存活良好,恢复进食。29岁的杨林迎来了一次重生,意味着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圆满成功。
      8月30日上午8时整,来自陕西省洛南县的父亲杨晓明与多年患病的儿子杨林同时被推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手术室。手术分为三组,一组实施供体小肠切除,一组实施受体移植,一组实施灌洗。对于供体的手术,传统的办法需要在腹部切个大口子,操作虽然并不复杂,但精细程度不够,术后恢复相对慢一点。这次手术选择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只需要在腹部开几个小洞,插入细细的机器臂进行仔细分离,待拟移植的小肠准备妥当之后,再在腹部开个小口子取出小肠,灌洗干净后与受者的血管及肠管吻合。
      经过反复论证和术前周密的准备,供体和受体的手术圆满成功。正如术前预期的一样,供体术后恢复很快,术后第一天就下床活动。而杨林从父亲身上继承的“珍贵礼物”也存活良好,开始恢复功能发挥作用。
      国际知名小肠移植专家、西京医院吴国生教授介绍,小肠由于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移植后排斥反应剧烈,需要使用大量的多种免疫抑制药物,处理不慎会危及病人生命,是大家公认的器官移植制高点。这次成功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是活体小肠移植技术层面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具有高清的三维视野、精准的手术操作、极少的术中出血量,减轻了供体术后的痛苦,避免了开刀手术带来的其他创伤。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