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又缺归属感90后频繁跳槽成“甩手族”

21.10.2014  13:11

又到了一年一度“金九银十”的招聘旺季,西安各大院校又一批90后毕业生已陆陆续续走入社会。据一项网络对往届90后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90后职场新人已跳槽或者有跳槽想法的占该人群调查总数的90%,跳槽活跃度显而易见。

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待遇低、没有归属感是职场人选择跳槽的主要原因,占比为50%,另外,企业发展没有前途也是导致90后职场人跳槽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跳槽理由而只是认为已经到了跳槽阶段的人占比8.13%,这一数据较去年上涨3.13%,出现了稍微不对心思扭头就走的“跳槽客”和“甩手族”。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90后求职者都是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来到企业的,所以在辞职上显得不受羁绊,随心所欲,这让招聘企业既无奈又发愁,甚至不愿再招聘年轻人。

女“甩手族”两年跳槽8次

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打扮时尚——这就是90后女孩王瑞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她自我介绍,谁也想不到,这个师范毕业的24岁女孩,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竟然跳槽8家单位,最长就职时间6个月,最短只有15天时间。

王瑞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西安解放路附近一家幼儿园当音乐舞蹈老师,每天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感觉挺好的,但是到了月底领工资时,拿到手的2000多元工资除过吃饭、买衣服、买化妆品、租房子、交电费所剩无几,好在她父亲开了一个室内装饰公司,家庭比较富裕,她挣钱只要够自己花销,家里并不需要她分担,但是毕竟自己参加工作了再向家里要钱,真抹不开面子。

当幼师三个月后,王瑞在同学赵晓梅的介绍下,坐火车到广州一家私立贵族幼儿园应聘并如愿以偿,每月薪水比在西安高近二倍,她干了几个月时间,可惜她不能适应南方湿润的气候,得了皮炎,再加上远离家乡,倍感孤独。于是,她又回到了西安。经朋友介绍,在一家酒吧跳舞唱歌赶夜场,王瑞漂亮的长相、悦耳的音色和优美的舞姿,得到客人的认同,每晚收入在 500-1000元。但干了一个月后,因无法忍受一个刁蛮客人的骚扰,她动手打了那个客人一巴掌,第二天,她毫不犹豫地辞了职。从此后,她频频跳槽,稍不顺心,就甩手走人,最后在西北服装城帮亲戚卖起了服装,当上了二老板。

在这儿我只是暂时过渡,现在我利用业余时间正在一家美容化妆培训班学习化妆美容,以后我想开一家美容店,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王瑞又告诉记者,在她的同学和朋友中,流行着的时髦用语就是“炒老板的鱿鱼”,每个人都有过三到四次的“甩手”经历。

所谓的“甩手族”特指90后求职者,由于他们个性张扬,往往在求职中表现出甩手就走的态度。甚至,毫无征兆地将老板“辞退”,没有任何理由的不辞而别,甩手就走让用人单位措手不及,陷入被动之中,给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90后“闪辞”因缺乏认同感

大四实习期间,我就被西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相中,当时觉得自己挺幸运的,马上就签了用工协议。毕业后,我就到施工工地当上了技术员,可工作了不到两个月我就坚持不住了,工作量大、没有星期天,我每天晚上7点多下班,下班后,看不上电视,上不了网,只能用微信打发时间。这时我应聘到一家国有建筑企业,虽然工资收入比现在的私企略差一些,但是有假日能正常休息,所以很快就办了离职手续。

今年23岁的杨青山,上大学时学的是建筑工程,他忍受不了“高薪高压”的工作提出辞职,公司副总不理解地说,“多少人都想进咱公司,托熟人拉关系,你却轻易放弃了,将来你会后悔的。”如今,杨青山在一家国企工作,虽然待遇不如私企,但单位给他办理了“五金”,他多少有点归属感,对于今后会在新单位工作多久,他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还是看企业今后的发展情况而定。

杨青山的高中同学魏学军也是“甩手族”,他一直渴望有份高收入的工作,为此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前后换了三次工作,从国企的行政科员到私企的销售代表,不久前他又跳槽到了一家民企做部门经理,每次都是因为听到朋友或同学的收入后而感到心理不平衡,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就这样,魏学军的频频跳槽、甩手使他的收入从月薪2000元跳到了月薪5000多元,翻了一番,但这也并没有让他满足,他说“如果再有‘有钱又有闲’的工作,我还会甩手跳槽的。

对待换工作就像换一家商场买东西,并不需要深思熟虑,随意性成了90后频繁“闪辞”的真实写照。对此,西安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王强抱怨说,他们单位去年招聘了12名“90后”,结果不到3个月,就剩下1个人了。现在只能靠着老员工加班加点支撑。企业老板不禁感慨,由于对用人单位缺乏认同感,就是用高工资也拴不住90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