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创新三项管理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15.12.2015  13:11
            略阳县认真贯彻《汉中市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以深化人事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创新选用机制激发管理队伍活力

            长期以来,略阳县紧紧抓住管理队伍“牛鼻子”,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系统干部选拔机制,持续提升知人善任水平。             ——行政领导“本土化”。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考虑教育行业特征,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均从教育系统内部产生,努力打造懂教育、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合理划定教育行政领导分工范畴,建立班子成员分工动态调整机制,同一班子成员不同时分管人事、财务或项目工作。             ——校长园长“专业化”。 推行校长园长竞聘上岗制度,明确校长园长选聘条件,面向全系统公开选拔校长园长,择优配备学校领导班子。2015年,按照校长园长竞聘上岗规程,公开公正选聘镇中心小学校长2名,镇中心幼儿园园长12名,并依照新任职校长园长管理办法,签订任期履职责任书,引领校长园长主动履职。根据中小学、幼儿园班子建设实际,配置女副校长、副园长21名,学校管理队伍生机活力有效激发。             ——任职管理“制度化”。 出台校长管理“五项制度”,即:任期目标考核制、校长工作周报制、校长去向公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校长工作通报制,任职期间实行师德建设、学校安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校长园长每届任期3年。充分考虑校长园长工作实际,每年年初集中签订校长园长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校、园管理目标责任,规范校长园长管理。每年年底组织开展校长园长“上述上评、下述下评”两项活动,要求校长园长既要向局领导班子述职,又要向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述职,自觉接受两级监督,依法治校、依规履职。             ——考核聘用“规范化”。 建立健全教育事业“统归直管”模式,教育干部选用、管理、考核等关系逐步理顺。校长园长选任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隶属县委管理的校长、主任,组织人事部门均充分征求县教体局意见。全县中小学师资配置、财务经费、人事调整统一纳入县教体局管理。镇中心小学、幼儿园以上学校,实行校长园长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2015年,对12名任职期满校长园长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论作为校长园长连任、交流、提拔或降职、解聘的重要依据。系列教育干部管理政策的规范运行,奠定了教育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创新流动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略阳县聚焦“总量趋于饱和、学科结构失衡”“骨干过于集中、城乡分布不均”等人事管理难题,大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总量上引人才、扩规模。 受招生规模扩大、离休教师增多、短时难以补充等多重要素影响,全县教师编制空缺增多,现有师资力量与日益多样的教育发展需求不适应,不少教师超负荷工作。略阳县克服困难、主动作为,依托国家教师聘用政策,逐步拓宽师资补充渠道,师资力量不足等发展难题有效缓解。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增教师88名,其中特岗教师20名,人才振兴计划和助学金计划教师18名,免费师范生1名,公开招聘教师49名。系列人才补充政策的落实,保障了教师队伍总量基本稳定。同时,主动争取省市大学生志愿者计划,鼓励他们投身教育,壮大基层师资力量。             ——结构上转岗位、保运转。 “十二五”以来,全县新增公办园22所,98%以上适龄幼儿全部进入公办园就读,在园幼儿人数急剧增加,专业师资成为掣肘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略阳县不等不靠,盘活现有教师资源,结合在编在岗教师专业特长、个人理想志趣,协商调剂小学教师98名,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幼儿教育师资不断壮大。同时,从县人才库招聘差额财政供养人员100余名,充实幼教师资力量,保障学前教育正常运转。新招教师优先向公办园补充,提升幼教师资专业化水平。梯次推进新建公办园独立办学,坚决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2015年秋季,15所新建公办园从镇中心小学剥离,设置独立法人,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逐步取缔。             ——分布上拓渠道、促均衡。 落实教师管理“以县为主、县管校聘”省定政策。2012年,在全市率先启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缩小师资校际差距、城乡差距。三年来,累计选派校长教师289名,占符合轮岗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20%以上,超标完成省市规定指标。跟进出台轮岗交流保障政策,将轮岗交流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硬杠杠”,引导教师乐于轮岗、安于支教。教师周转用房优先供给交流轮岗教师使用。按标准足额兑现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津贴补助,保障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每年新招录教师全部下派农村学校任教,充实农村基层学校师资力量。创新实施城乡校际结对帮扶战略,每年调整选派10所城区骨干学校,与农村边远薄弱学校结成共同体,互派校长教师交流学习,促进优质师资互通有无、互动共享。校际结对帮扶实施3年来,累计选派22所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边远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单位,一大批教育质量后进学校陆续跃居全县同类学校办学质量前列。坚持开放办学,引进名优资源,争取西安庆安、渭南实验等7所省内名校,与略阳部分学校结成帮扶联盟,带动全县基础教育管理由传统型向效能型转变。选派教研员送教下乡、支教走课,引领农村教育发展。系列政策的实施,优质师资集聚城区、农村师资短缺难题得到缓解,城乡教育正朝着优质均衡目标迈进。
创新保障机制激发热教爱教活力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差、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等要素影响,造成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难、在职教师时常流失等新问题。该县委政府持续完善保障政策,激发教师热教爱教、忠于从教热情,保障教师队伍整体稳定。             ——狠抓本土师资技能培训。 把教师培训列入教师福利,自2013年起,县财政每年划拨100万,设置教师培训奖补资金,全额用于教师培训,年均实施培训项目50余个,培训教师4600余人次。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建立多层次联动培训机制,教师业务素能显著增强。注重教师学历提升建设,全县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4%和84%,均超出省定标准近10个百分点。             ——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教育系统在职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的实施办法》,对在职教师进修研究生学历给予学费补助,鼓励支持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截止目前,共有10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组织38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研究生班进修学习,并顺利结业。“十二五”以来,培养省市级骨干师资92名,县级骨干教师255人,梯队教师培养体系逐步建成。             ——落实教师边远津贴补助。 坚持“省级统筹指导、市县自主实施”发放原则,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印发《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的通知》。根据学校地域分布特点,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分三类,一类地区每人每月300元;二类地区每人每月200元;三类地区每人每月100元,按月足额兑现教师生活补助。补贴政策惠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6所,发放覆盖率达66%。             ——扩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构建完善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的竞争机制,关怀教师成长进步。出台《略阳县中小学教师流动调配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城区学校教师补充渠道。每年开展城区学校教师供需调研,对城区学校空缺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公正择优选拔优秀教师填补空缺,延伸教师职业发展空间。2015年,2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公开竞聘,调入城区学校工作岗位。             ——规范教师晋升奖励标准。 完善《略阳县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中高级职称晋升指标适度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激励教师扎根农村、安心从教。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向农村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倾斜政策规定,提升边远教师工资待遇。执行教育奖优罚劣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20余万,表彰奖励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个人,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日臻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激发着广大教师“比、学、赶、超”的昂扬斗志,全系统干部教师作风面貌焕然一新。(文/侯云双)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