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阳光老师——记略阳县郭镇中心小学教师杨生清

26.01.2016  13:0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倾情教育;作为班主任,他率先垂范。他努力地在教育的这片芳草地上为学生播撒缕缕阳光,期待孩子们茁壮成长。12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纷沓而至。他就是汉中市略阳县郭镇中心小学教师杨生清。

汉中市略阳县郭镇中心小学教师杨生清给学生“一对一”辅导功课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2003年7月,杨生清从汉中市城固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来到略阳县郭镇这个高寒偏远的大山深处,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12年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由于成绩突出,历次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毕业班压力很大,为把班带好,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他想过许多办法、作过艰辛探索。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教育,和学生一起读书学习,一同跑步锻炼。他坚持每天巡查教室给学生辅导,经常走进宿舍和学生悉心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长期的相处,他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操场、课堂、宿舍总能看见他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感人瞬间。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是杨生清的班级管理目标。他把学会做人始终放在第一位,特别注重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他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对学生倾满爱心,不愿放弃任何一名学生。2013年,他班上的学生杨国林,家庭状况很一般,心理非常的内向和脆弱,语文成绩不及格,全班最低,回家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没来上课,家长怎么开导也不管用,他开始自暴自弃。杨生清得知消息后,主动上门,耐心地开导他,帮助学生查找症结,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从那以后,杨生清还经常给班级后进生作心理辅导,并挤出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语文课。在杨生清的辅导中,杨国林深受感动,全力拼搏,期末,他的语文成绩进步明显,跃居班级中等以上水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许多已经小学毕业的学生,常常利用周末走进杨生清家,把亲手制作的小手工艺品送给敬爱的杨生清,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深深敬意。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杨生清特别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学之余,在与同事们交流学生教育话题时,他时常说:“校园无空地,处处皆育人,我们不要创新学生教育思路,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争做善雅少年”。因此,在班级建设中,他始终把学生干部培养摆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公正遴选得力班干部,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他所带的班级中,班干部是竞选上岗,岗前培训、定期考核。班级常规工作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一对一帮教助学。每学期、每个月,杨生清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班级活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都是由每名班干部轮流组织实施,杨生清适时进行指导。长期坚持下来,这些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他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
带病坚守教学一线

            由于工作的劳累,2007年,杨生清患上腰间盘突出症。为方便照顾他,妻子韩玲也从略阳县接官亭小学调到他身边,每逢杨生清颈椎疼痛难忍之时,妻子总会不厌其烦地一边帮他按摩,一边鼓励他坚强起来。2015年6月,他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头痛头晕,上一节课都特别困难。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治疗,校领导也劝他休息一段时间,身体要紧。可是离毕业检测考试还有半个月了,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杨生清毅然决定回到学校给孩子们授课。学生知道他的病情后,便在讲台上放把椅子,让老师坐着上课。这把椅子杨生清却从没坐过,他一直坚持站着上课。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特别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个健康的体魄。他常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希望他们从小坚持锻炼身体。当朝霞映红天空,操场上便有他和学生一起晨练的身影。寒来暑往,从无间断。他常常带领一群“小将”们在篮球场上欢腾跳跃,在乒乓球台上角逐。学生们都称他“阳光老师”。             一路艰辛一路歌,付出与收获是同在的,杨生清欣喜自己能和孩子共同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杨生清倾注了满腔热血,挥洒一路汗水。作为班主任,记不清多少次和学生促膝谈心,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用自己的一双手、一份爱心将学生培育。杨生清用他的爱播撒着一粒粒生命的种子,用他的爱谱写着一曲曲教育的赞歌,用他的爱点燃着一个个美好的希望,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他的教育理想“春风化雨关爱莘莘学子,下自成蹊享受教育人生”。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