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报:陕西白水县“三个一”管理模式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

06.05.2016  10:48
              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陕西省白水县连续五年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列入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创新机制,摸索出特有的“三个一”管理模式,明确县一级农村饮水工程专管机构、管理办法和维修养护基金,为巩固提升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月的白水,桃红柳绿。林皋镇可仙村村民闫新民提起农村供水的事,脸上露出了春天般灿烂的笑容,“真没想到现在能吃上这么好的水,以前从水井里打上来的水没有任何过滤消毒措施,水垢很多。天旱时还经常出现缺水问题。现在24小时随时都能用上干净的水,能像城里人一样天天洗澡,太方便了。”

  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境内水资源匮乏,饮水难问题一直是该县农村地区最现实、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4月,白水县水务局投资673万元建成林皋集中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可仙村困扰多年的吃水难问题。截至目前,白水县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集中供水工程71处,全县24.22万农村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吃水不便、没有好水吃的历史,用上了优质安全而且廉价的水,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县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后管护中,白水县积极推行“三个一”管理模式,使农村饮水工程,水有机构管、机构有人员、人员依规办、干事有钱花。即明确一个管理办法,出台了《白水县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内容和要求,对较大型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务局下属单位具体管理,联村供水工程由当地有一定管理经验、热爱水利事业的群众来承包管理,单村供水工程由村委会或用水协会进行管理,解决了“没法管”的问题。明确一个维修养护基金,出台了《白水县村镇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县财政按照全县农户每人每年1.5元,水费按用水量的5%乘以用水单价计提作为县级维修养护基金并逐年积累,由县水务部门设立专户管理,县财政部门进行监管,形成了“以水养水,略有结余”的良性循环,解决了“没钱管”的问题。明确一个专管机构,成立了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总站,机构、人员、职能“三到位”,全面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及运行,定期对各供水站进行检查督导,有效解决了镇、村两级供水工程长期“没人管”的问题。

  目前,白水县已全面推行“新工程、新水价、新机制”,形成了“多元化投资、市场化动作、企业化管理、商品化供水”的城乡供水管理模式。

  为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放心水,白水县还积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处理和水质检测工作。结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和防控区域特点,筹资12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视频监控、水情监测和全县城乡供水调控系统,对建成运行的9处供水工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了优质快捷供水。投资150万元建成了白水县水质检测中心,具备63项指标的水质化验能力,对全县农村供水水质进行检测,从源头控制了水源污染,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蜕变。

  为扎实抓好农村集中供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白水县还设立了县、镇供水信息反馈点,全面推行供水保障承诺制,公开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坚持做到支管线维修不超过24小时,户内维修不超过12小时,确保了全县水务服务网络的高效运转。同时,县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和微信平台经常性宣传水务法规,发布供水消息,及时处理和回复用户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农饮工程的良性运行和群众长期受益。

  通过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白水县农村饮水工程正逐步迈上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了农村群众吃水从“苦涩”到“甘甜”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行政村供水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水、加快小康步伐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