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陕西白河县坚持生态综合治理 优化乡村环境

26.10.2015  11:02
      “家家门前通公路,户户住进新楼房,河道堤防成林荫,广场频频起歌舞,吃水方便更卫生,村民幸福笑颜开”。这是陕西白河县当地新编并流传的一段顺口溜。
  
      陕西省白河县坚持生态综合治理、绿色产业致富的理念,重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利扶贫工作,大力推广标准化省级水保生态示范园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生态综合治理
  
      优化乡村环境
  
      近年,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白河县抢抓机遇,先后积极争取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简称“长治”)和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简称“丹治”)多期治理项目,累计总投资2.5亿元。上世纪90年代,白河县抓住国家三、五、七期“长治”和“丹治”一、二期治理机遇,在全县12个镇98个村45条小流域开展了大范围内小流域治理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园”大规模综合整治,从1983年至2013年经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0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129平方公里的81%,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形成。
  
      顺着冷水河流过的方向,在蔓营村看到碧绿鲜艳的莲藕荷花、清泉涌流的田间水渠、青藤织成的走廊隧道、郁郁葱葱的油菜麦苗、玲珑整洁的砖瓦楼房,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这就是生态环境治理后的巨大变化,一个荒野落后的穷山村变成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的文明村。天宝村位于白河县后高山,2010年被列入水保生态治理项目区。在白河县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支持下,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仓上镇天宝村生态示范园建设。3年累计投资过亿元,按照山、水、田、林、路和渠系工程规划,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坡改梯、蓄水池、排灌沟渠、田间道路、疏溪固堤、坡耕地造经济林、荒山造水保林、生态修复和疏林补植等建设。现在的天宝村变成了地连片、林成荫、水配套、园优美的生态建设文明村。 
  
      发挥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产业
  
      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点,这是白河县为贫困户寻找的一条致富之路。白河县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并着眼于打造经济生态园,通过集中新修石坎水平梯田,建造特色经济林和生态林,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把一条条小流域变成果树成荫的美丽田园,把一层层石坎梯田变成茶叶园、药材园、蔬菜园。在白河,“山顶树林葱茏,山腰果茶缠绕,山脚瓜菜飘香,林间禽畜嬉闹”的美景俯拾皆是;林果产业园、茶叶示范园、苗木基地、特色养殖场、绿色食品加工厂,鳞次栉比。目前,白河县建成以天宝、中营、晨合为龙头的省、市、县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2个,建园面积5.19万亩,2014年实现园区产值3亿多元;建成茶叶产业基地10余个,面积达3.9万亩;建成木瓜基地14.2万亩,园林果园13.15万亩,核桃、柿子和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林2.6万亩;建成梅花鹿、肉牛、孔雀、娃娃鱼等特色养殖场30余家;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建成木瓜酒厂、绿色食品加工厂、药材种植加工公司等10余家;白河木瓜酒、木瓜果干、果醋饮品以及白河腊肉等土特产通过“电商”经营走向了全省各地。2014年,白河县获得安康市第一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
  
      白河县坚持“生态综合治理,绿色产业致富”的方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绿色长廊,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景观设施,配套种植的水生植物,乡土气息十足的农家乐随处可见。多功能的产业生产方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的白河县人民群众正沿着绿色之路走向富裕。